膝盖软骨损伤需先通过症状表现和医学检查评估,非手术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与康复训练,手术治疗适用于严重损伤情况,康复要循序渐进且注意营养,预防需运动防护与增强肌肉力量。
一、膝盖软骨损伤的评估
1.症状表现:膝盖软骨损伤后可能出现疼痛,尤其在上下楼梯、蹲起时明显;伴有肿胀,受伤部位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肿胀;还可能出现卡顿、交锁现象,即膝盖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不能活动,稍作活动又恢复。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扭伤等导致软骨损伤,症状可能相对不典型,而成年人运动损伤等导致的软骨损伤症状更易察觉。有既往膝盖受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出现膝盖不适时更需警惕软骨损伤。
2.医学检查:
体格检查:医生会进行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度检查,按压软骨所在部位判断是否有压痛。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膝关节骨质情况,排除骨折等其他问题,但对软骨损伤显示不敏感。
磁共振成像(MRI):是诊断膝盖软骨损伤的重要手段,能清晰显示软骨损伤的部位、程度等,如软骨损伤的范围是局部还是广泛,是浅层还是深层损伤等。
二、膝盖软骨损伤的非手术治疗
1.休息与制动:受伤后应让膝盖充分休息,避免过度活动加重损伤。可使用膝关节支具或石膏固定,限制膝关节的活动,尤其是对于损伤相对较轻的情况,固定时间一般根据损伤程度而定,儿童骨骼处于发育阶段,固定时需更加谨慎,要密切关注血液循环等情况。
2.物理治疗:
冷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能减轻肿胀和疼痛。儿童皮肤较娇嫩,冷敷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和时间,避免冻伤。
热敷:受伤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消肿。温度不宜过高,避免烫伤皮肤。
康复训练:在医生或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可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即肌肉收缩但不产生关节活动,每次收缩持续5-10秒,放松10秒,重复10-15次,每天3-4组。随着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如进行膝关节屈伸的主动运动等,但要注意运动幅度和力度,儿童训练时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避免过度训练影响骨骼发育。
三、膝盖软骨损伤的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如果软骨损伤严重,如大面积的软骨缺损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手术时机和方式选择有所不同,儿童软骨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但严重损伤时也需考虑手术干预。
2.手术方式:
软骨修复手术:如软骨移植术等,将健康的软骨移植到损伤部位,促进损伤软骨的修复。
关节镜手术:通过关节镜进行微创的软骨损伤修复操作,创伤小,恢复相对较快。
四、康复与预防
1.康复阶段:术后或非手术治疗后都需要进行康复。康复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增加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力量。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保证足够的钙、蛋白质等摄入,有利于软骨修复和骨骼健康。
2.预防措施:
运动防护:运动时佩戴合适的护膝等防护装备,选择合适的运动场地,避免在不平整的场地运动。不同年龄人群运动防护重点有所不同,儿童运动时要避免过于剧烈的对抗性运动,选择适合其年龄的运动项目。
增强肌肉力量:通过锻炼股四头肌、腘绳肌等膝关节周围肌肉,增强膝关节的稳定性,减少软骨损伤的风险。可以进行靠墙静蹲等练习,靠墙静蹲时背部紧贴墙壁,屈膝呈90度左右,每次保持1-3分钟,每天3-4组,但要注意姿势正确,避免对膝关节造成不良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