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易患病毒性肝炎的原因包括:免疫功能变化致抵御能力减弱;肝脏负担加重,如代谢负担增加、血流动力学改变;接触感染源机会增多,包括生活接触和医疗操作相关接触;既往基础情况影响,如既往有肝脏病史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会使肝脏功能更弱或微环境改变,进而提高易感性。
一、孕妇免疫功能变化导致易患病毒性肝炎
孕妇在孕期身体的免疫功能会发生变化,整体免疫力相对有所下降。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对病毒等病原体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但孕妇由于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影响,免疫监视、免疫清除等功能处于相对弱势状态,使得身体对肝炎病毒的抵御能力减弱,更容易受到肝炎病毒的侵袭而患病毒性肝炎。例如,研究发现孕期女性体内某些免疫调节因子的水平变化可能干扰了对肝炎病毒的正常免疫应答过程。
二、肝脏负担加重易引发病毒性肝炎
1.代谢负担
孕妇在孕期自身的代谢活动增加,同时还要为胎儿的生长发育提供营养等物质,肝脏需要参与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的代谢。例如,蛋白质代谢中,肝脏要合成更多的蛋白质来满足孕妇自身和胎儿的需求,这就使得肝脏的代谢负担明显加重。当肝脏长期处于高负荷的代谢状态时,其对病毒的抵抗能力会下降,更容易感染病毒性肝炎。
脂肪代谢方面,孕期孕妇可能会有脂肪代谢的改变,若脂肪代谢紊乱,也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增加患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2.血流动力学变化
孕期子宫增大,会导致腹腔内压力升高,进而影响肝脏的血流动力学。肝脏的血流量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能使肝脏的血液供应和氧供等受到一定影响。当肝脏的血液和氧供出现异常时,其自身的修复和防御功能会受到阻碍,使得孕妇更易感染病毒性肝炎。比如,有研究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发现孕期子宫增大明显的孕妇肝脏血流参数与非孕期有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相关。
三、接触感染源机会增加易患病毒性肝炎
1.生活接触
孕妇在孕期可能因生活环境等因素接触到病毒性肝炎的感染源。比如,在一些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或者与肝炎患者有密切生活接触的情况下,容易通过粪-口途径等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如果接触了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等的血液、体液等,也可能通过血液-体液传播途径感染。例如,孕妇如果接触了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源,就有较大的感染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风险。
2.医疗操作相关接触
在孕期进行一些医疗检查或治疗操作时,如果医疗器械等没有严格消毒,也可能导致病毒传播。例如,进行侵入性的医疗操作时,如羊水穿刺等,如果器械消毒不彻底,就可能将肝炎病毒带入孕妇体内引发感染。另外,在一些牙科治疗等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也存在感染病毒性肝炎的潜在风险。
四、既往基础情况影响
1.既往肝脏病史
如果孕妇既往有过肝脏方面的基础疾病,如既往曾患过其他类型的肝脏损伤性疾病,那么其肝脏的基础功能就相对较弱。在孕期,身体的各项生理变化会进一步加重肝脏的负担,使得既往存在肝脏病变的孕妇更易感染病毒性肝炎。例如,既往有过药物性肝损伤病史的孕妇,孕期肝脏对病毒的抵御能力比正常孕妇更差,更容易患上病毒性肝炎。
2.其他基础疾病
孕妇如果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也会间接影响肝脏功能,增加患病毒性肝炎的可能性。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紊乱等情况可能会波及肝脏,导致肝脏的微环境改变,从而使孕妇对病毒性肝炎的易感性提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合并妊娠的女性患病毒性肝炎的发生率高于单纯妊娠的女性,这与基础疾病对肝脏功能的综合影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