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根肋骨骨折的固定治疗方法包括外固定和内固定。外固定有胸带固定(适用于骨折端移位不明显者,需注意儿童和老年患者的不同情况)和牵引固定(适用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致浮动胸壁者,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谨慎操作);内固定有钢板内固定(适用于骨折端移位明显不稳定者,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考虑不同影响)和髓内钉内固定(适用于部分多根肋骨骨折,儿童和老年患者需考虑各自髓腔等情况,且老年患者要注重术后预防并发症)。
一、外固定方法
1.胸带固定
适用情况:适用于多根肋骨骨折且骨折端移位不明显的患者。胸带固定可以限制胸廓的过度活动,减轻疼痛。其原理是通过提供外部的支撑,减少骨折断端的摩擦和移位风险。一般选择合适尺寸的胸带,将胸带围绕胸部,固定在骨折部位相应的胸廓位置,松紧度以能容纳1-2指为宜,这样既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又不会影响呼吸功能。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使用胸带固定时要特别注意尺寸的选择,因为儿童胸廓还在发育中,过紧的胸带可能会影响胸廓的正常发育,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需要根据儿童的胸围精确调整胸带的松紧度。对于老年患者,由于其皮肤相对松弛,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胸带滑脱,同时要关注胸带对皮肤的压迫情况,防止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牵引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一些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胸壁软化形成浮动胸壁的患者,可能会采用牵引固定的方法。通过牵引装置牵拉浮动的胸壁,恢复胸廓的正常形态和呼吸功能。例如,使用巾钳牵引,将巾钳钳夹在骨折处相对稳定的肋骨上,通过牵引绳和牵引重量进行牵引。牵引重量一般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需要在医生的专业评估下进行调整。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由于骨骼发育特点,牵引固定的操作需要更加谨慎,牵引重量的选择要严格遵循儿童的生理特点,避免因牵引重量不当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发育。老年患者进行牵引固定时,要考虑其骨质疏松等情况,牵引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和骨折部位的变化,防止牵引过程中出现骨折端进一步移位等情况。
二、内固定方法
1.钢板内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多根肋骨骨折且骨折端移位明显、不稳定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钢板内固定手术。通过手术将钢板放置在骨折的肋骨上,用螺钉将钢板与肋骨固定,以达到稳定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的目的。例如,在胸腔镜辅助下进行钢板内固定手术,这种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对手术技术要求较高。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由于骨骼处于生长阶段,钢板内固定手术需要考虑到未来骨骼生长对钢板的影响。一般来说,儿童可能需要在骨折愈合后根据骨骼生长情况考虑是否取出钢板。老年患者进行钢板内固定时,要综合考虑其身体状况,如是否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等。由于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注意预防术后感染、肺部并发症等,同时在术后康复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2.髓内钉内固定
适用情况:对于部分多根肋骨骨折也可能会采用髓内钉内固定的方法。髓内钉从肋骨的一端插入,通过髓腔到达骨折部位进行固定。这种方法可以更好地维持肋骨的解剖结构,提供稳定的固定效果。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使用髓内钉内固定时,要考虑到儿童髓腔的特点,髓内钉的选择要适合儿童的骨骼直径等情况。老年患者由于髓腔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化,使用髓内钉时要评估髓腔的情况,确保髓内钉能够顺利置入并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同时,老年患者术后的护理和康复要更加注重预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为老年患者肺部功能相对较弱,肋骨骨折后容易出现呼吸功能受限,进而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