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分为五阶段,第一阶段为潜伏期,有神经和血管病理改变,老年、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者需注意,要控指标及检查;第二阶段初期病变期,足部有轻微改变,儿童、妊娠糖尿病患者表现有别,需加强护理控指标;第三阶段局部缺血期,缺血症状明显,老年、吸烟患者情况更甚,要改善循环、控指标及评估血管;第四阶段营养障碍期,有皮肤肌肉等改变,儿童、伴并发症患者进展快,需营养支持、控指标及多学科协作;第五阶段坏疽期,分不同程度坏疽,老年感染扩散风险高,妊娠需兼顾母婴,要控血糖、抗感染及评估治疗方案。
表现:此阶段足部通常无明显外观异常,但已有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的病理改变。神经病变可表现为足部感觉减退,如对温度、疼痛等感觉不敏感;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足部皮肤温度较对侧略低等。从年龄因素来看,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机能衰退,神经和血管的病变可能更为隐匿,更易忽视该阶段的异常。生活方式方面,长期高糖饮食、缺乏运动的糖尿病患者,神经和血管病变进展可能更快。
应对措施: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建议糖尿病患者定期进行足部神经和血管相关检查,如神经传导速度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等,以便早期发现病变。
第二阶段:初期病变期
表现:足部开始出现一些轻微改变,如皮肤干燥、脱皮、轻度皲裂等。神经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能出现足部麻木感加重;血管病变导致足部皮肤色泽稍有改变,如轻度苍白或发绀。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相对少见,但如果发生,由于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神经和血管的病变可能影响其足部正常发育。妊娠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可能因激素变化等因素使足部病变表现有所不同,需要更谨慎监测。
应对措施:加强足部护理,保持足部清洁,选择合适的鞋袜,避免足部受伤。继续强化血糖等指标的控制。
第三阶段:局部缺血期
表现:足部缺血症状明显,皮肤温度降低,颜色苍白或发绀加重,可伴有间歇性跛行。神经病变导致的感觉障碍进一步加重,患者可能对足部的疼痛、温度等刺激几乎无感知。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血管弹性差等因素,缺血表现可能更为突出。有长期吸烟史的糖尿病患者,局部缺血情况可能会因为烟草中的尼古丁导致血管收缩而加重。
应对措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可使用一些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辅助(具体药物需遵医嘱),严格控制血糖,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血管评估,考虑是否进行血管重建等治疗。
第四阶段:营养障碍期
表现:足部皮肤干燥、脱屑、弹性降低,肌肉萎缩,毛发脱落。神经病变导致足部感觉几乎完全丧失,血管病变使足部血供进一步减少,可能出现足部溃疡等。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此阶段可能影响其足部的正常营养代谢和组织发育。患有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在该阶段由于整体健康状况较差,足部病变可能进展更快。
应对措施:加强足部营养支持相关措施,继续控制血糖等基础指标,积极处理足部溃疡等局部病变,可能需要请多学科团队协作,包括内分泌科、骨科、皮肤科等。
第五阶段:坏疽期
表现:根据坏疽的范围和深度分为不同程度,如局限性坏疽(仅足部某一局部组织坏死)、大面积坏疽等。坏疽部位可伴有感染,出现红肿、疼痛(但由于神经病变可能疼痛不明显)、脓性分泌物等。老年糖尿病患者坏疽发生后,由于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感染扩散风险更高。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坏疽期需要特别考虑对胎儿的影响,治疗需兼顾母婴安全。
应对措施:严格控制血糖,积极抗感染治疗,根据坏疽的严重程度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清创、截肢等治疗。对于需要截肢的患者,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整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