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按病理生理机制分为泵衰竭和肺衰竭,泵衰竭因呼吸泵功能障碍引起,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肺衰竭因肺组织等病变引起,也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相关;按血气分析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是PaO<60mmHg、PaCO正常或降低,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Ⅱ型是PaO<60mmHg且PaCO>50mmHg,也与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有关。
一、按呼吸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分类
(一)泵衰竭
1.定义:因呼吸泵功能障碍引起的呼吸衰竭,呼吸泵包括呼吸中枢、脊髓、周围神经和呼吸肌。
2.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方面:儿童呼吸肌力量相对较弱,老年人呼吸肌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都更易发生泵衰竭相关的呼吸衰竭。例如,老年肺结核患者本身呼吸功能有所下降,若合并呼吸肌病变等情况,更易出现泵衰竭导致的呼吸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吸烟的肺结核患者,其呼吸肌功能可能受到影响,增加泵衰竭的风险;缺乏运动的人群呼吸肌力量相对薄弱,在肺结核病情影响下,也较易发生泵衰竭相关呼吸衰竭。
病史方面:有神经系统疾病病史的肺结核患者,其呼吸中枢或神经传导可能存在基础问题,发生泵衰竭的几率更高。比如既往有脊髓病变病史的肺结核患者,脊髓传导呼吸指令的功能可能受影响,进而引发泵衰竭导致呼吸衰竭。
(二)肺衰竭
1.定义:因肺组织、气道、肺血管等病变引起的呼吸衰竭。
2.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方面:儿童肺部组织发育尚不完善,老年人肺组织弹性降低、肺顺应性下降等,在肺结核影响下,更易发生肺衰竭相关呼吸衰竭。例如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基础病变较多,肺组织本身的换气、通气功能易受影响,引发肺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的肺结核患者,肺部更易受到损伤,增加肺衰竭风险;长期接触粉尘的人群,肺部气道等易受影响,在肺结核存在时,也易发生肺衰竭相关呼吸衰竭。
病史方面:有肺部基础疾病病史的肺结核患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结核,肺组织本身已有病变,发生肺衰竭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按血气分析分类
(一)Ⅰ型呼吸衰竭
1.定义:血气分析表现为氧分压(PaO)<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正常或降低。
2.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方面:儿童肺部气体交换面积相对较小,老年人肺的弥散功能下降,在肺结核导致肺部换气功能障碍时,更易出现Ⅰ型呼吸衰竭。比如老年肺结核患者肺部弥散功能减退,气体交换受限,易引发Ⅰ型呼吸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吸烟的肺结核患者,其肺部通气、换气功能已受一定影响,在病情发展过程中,更易出现Ⅰ型呼吸衰竭;长期居住在空气不流通环境的肺结核患者,也更易因肺部换气问题导致Ⅰ型呼吸衰竭。
病史方面:有肺部微血管病变病史的肺结核患者,肺部血管相关病变影响气体交换,易发生Ⅰ型呼吸衰竭。
(二)Ⅱ型呼吸衰竭
1.定义:血气分析表现为PaO<60mmHg,同时PaCO>50mmHg。
2.相关因素及影响:
年龄方面:儿童呼吸中枢调节功能相对较弱,老年人呼吸中枢对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等,在肺结核病情导致肺部通气功能严重障碍时,更易出现Ⅱ型呼吸衰竭。例如老年肺结核患者若同时存在气道阻塞等情况,通气功能受限明显,易引发Ⅱ型呼吸衰竭。
生活方式方面:肥胖的肺结核患者,胸部脂肪堆积可能影响胸廓运动,导致通气不足;长期大量饮酒的肺结核患者,可能影响呼吸肌功能及呼吸中枢调节,增加Ⅱ型呼吸衰竭风险。
病史方面:有严重气道狭窄病史的肺结核患者,本身气道通气就存在问题,合并肺结核后更易出现Ⅱ型呼吸衰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