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的保守治疗包括卧床休息(不同年龄注意不同事项及预防并发症)、止痛治疗(分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镇痛药,注意不同年龄用药差异)、补钙与维生素D补充(不同年龄钙需求及补充方式不同,维生素D对钙吸收重要)、康复锻炼(初期和后期根据年龄适度开展)、支具固定(选合适支具限制活动促愈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用药物抑制骨吸收,不同年龄注意事项),老年患者防跌倒保环境安全及关注营养,儿童患者遵生长发育特点、专业指导锻炼及加强营养支持。
一、卧床休息
对于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的保守治疗措施。一般需要严格卧床数周,卧床期间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如仰卧位时可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以保持腰椎的生理曲度,减轻疼痛。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卧床休息的时间和要求有所不同,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卧床期间更要注意预防肺部感染、压疮等并发症,年轻患者相对恢复能力较强,但也需遵循医生建议的卧床时长。
二、止痛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选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来缓解疼痛,这类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止痛作用。不同年龄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不同,老年人可能更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等,需密切关注。
阿片类镇痛药:在非甾体类抗炎药效果不佳时,可考虑使用阿片类镇痛药,但要谨慎使用,尤其对于有呼吸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特别注意。
三、补钙与维生素D补充
钙剂:骨质疏松患者本身存在钙流失等问题,需要补充钙剂。常见的钙剂有碳酸钙等,不同年龄患者对钙的需求量不同,儿童、青少年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钙需求量大,老年人钙吸收能力下降,更需充足补钙。一般通过饮食补充钙的同时,可根据情况额外补充钙剂。
维生素D:维生素D能促进钙的吸收,可通过晒太阳等方式获取,也可补充维生素D制剂。年龄较大的患者皮肤合成维生素D能力下降,更需要补充维生素D来辅助钙的吸收。
四、康复锻炼
早期康复锻炼:在骨折初期疼痛缓解后,可开始进行适度的康复锻炼,如在床上进行四肢的活动、深呼吸等。对于儿童患者,康复锻炼要在医生指导下轻柔进行,避免影响骨折愈合;老年人则要选择温和的锻炼方式,防止因锻炼不当加重骨折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后期康复锻炼:随着骨折的恢复,逐渐增加康复锻炼的强度和难度,如进行腰部的伸展、旋转等锻炼,但要注意循序渐进,根据自身恢复情况调整锻炼计划。
五、支具固定
合适支具选择: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程度选择合适的支具进行固定,支具可以限制脊柱的活动,减轻骨折部位的压力,促进骨折愈合。不同年龄患者需要选择适合其体型和骨折情况的支具,儿童患者的支具要考虑其生长发育特点,确保固定效果的同时不影响正常生长。
六、抗骨质疏松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如双膦酸盐类等药物来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的种类和剂量可能不同,老年人在使用时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等问题。
特殊人群温馨提示
老年患者: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保守治疗期间要特别注意预防跌倒,因为再次跌倒可能加重骨折或导致其他部位损伤。要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如地面防滑、清除障碍物等。同时,要密切关注营养状况,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以利于骨折恢复和骨质疏松的改善。
儿童患者:儿童发生骨质疏松导致压缩性骨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保守治疗时要严格遵循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康复锻炼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确保锻炼既有助于骨折恢复又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和骨骼发育。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钙、维生素D等的充足供应,以促进骨折愈合和骨骼健康发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