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分为急性、慢性、重型三类。急性病毒性肝炎有黄疸前期(畏寒发热、全身乏力、消化道症状、肝区隐痛等)、黄疸期(发热消退、黄疸明显、消化道症状加重等)、恢复期(黄疸消退、症状减轻、肝功能恢复等);慢性病毒性肝炎分轻度(症状轻、肝功能轻度异常)、中度(症状相对明显、生长发育迟缓等)、重度(症状明显、肝功能严重异常等);重型病毒性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起病急骤、消化道症状重、黄疸加深、出血倾向、肝性脑病等)、亚急性重型(起病较急、后期现重型表现等)、慢性重型(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重型表现等)。
多数患者有畏寒、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儿童患者可能因免疫系统发育尚未完全,发热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或不典型。此期主要症状为全身乏力,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机体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还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等消化道症状,儿童可能因食欲差导致营养摄入不足,影响生长发育,成人则可能因恶心、呕吐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部分患者有肝区隐痛,这是由于肝脏肿大,牵拉肝包膜引起。
黄疸期
发热逐渐消退,而黄疸逐渐明显,皮肤和巩膜发黄,尿色加深如浓茶样。此时消化道症状可能有所加重,儿童患者可能因黄疸导致皮肤瘙痒等不适,会表现出哭闹不安等情况。肝脏肿大,有压痛和叩击痛,儿童的肝脏相对成人位置更偏下,肿大时可能引起腹部不适等表现。
恢复期
黄疸逐渐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儿童患者在恢复期需要注意营养补充,因为之前患病可能影响了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摄入,要保证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供给,促进身体恢复。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肿大的肝脏也逐渐回缩至正常大小。
慢性病毒性肝炎
轻度慢性肝炎
症状较轻,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不适等,这些症状时轻时重,儿童患者可能活动耐力下降,容易疲劳,在学校或日常活动中表现出与同龄儿童不同的精力不足情况。肝功能检查可有轻度异常,如转氨酶轻度升高。
中度慢性肝炎
症状相对明显,乏力、食欲减退、厌油、肝区疼痛等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儿童可能出现生长发育迟缓,因为长期肝脏功能异常影响营养代谢和吸收,进而影响身体的正常生长。肝功能检查可见转氨酶中度升高,胆红素可轻度升高,肝脏可能有轻度肿大等表现。
重度慢性肝炎
有明显的乏力、纳差、腹胀、尿黄、便溏等症状,儿童患者会严重影响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身体状况较差。肝功能检查显示转氨酶反复或持续升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白球比例倒置,胆红素明显升高,肝脏可能缩小等。
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急骤,早期可出现极度乏力,迅速出现消化道症状如频繁恶心、呕吐、腹胀等,儿童可能因频繁呕吐导致脱水等情况,表现为精神萎靡、皮肤干燥等。很快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有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儿童皮肤较薄嫩,瘀点瘀斑可能更明显。还可出现肝性脑病的表现,如性格改变、行为异常、意识障碍等,儿童可能出现哭闹不止、意识模糊等情况,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
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较急,初期症状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随着病情进展,出现重型肝炎的表现,如黄疸迅速加深,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有出血倾向,腹胀明显等。儿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营养支持和预防并发症,因为其身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
慢性重型肝炎
在慢性肝炎或肝硬化基础上发生,症状类似亚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病的基础,如慢性肝炎患者原有症状加重,出现乏力、腹胀、尿少、下肢水肿等,黄疸进行性加深,有出血倾向,可有肝性脑病等表现,儿童患者在原有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这些症状,会严重影响其健康和生长发育,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