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血症败血症治疗包括一般支持治疗(监测生命体征、维持体液平衡)、抗感染治疗(早期经验性、目标性)、器官功能支持治疗(呼吸、循环、肾功能支持)、其他治疗(营养支持、原发病处理),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治疗各有特点,需分别兼顾其生理病理等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一、一般支持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有所差异,例如儿童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相对成人更快,需特别关注。
维持体液平衡:根据患者的脱水情况、电解质水平等调整补液量和补液种类,保证足够的循环血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对于婴幼儿和儿童,由于其体液调节功能不完善,补液更需精准计算,避免补液过多或过少导致不良后果。
二、抗感染治疗
早期经验性抗感染:在获得病原学证据之前,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当地病原菌流行情况等给予经验性的广谱抗生素治疗。例如,社区获得性脓毒血症可能由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病原菌引起,医院获得性脓毒血症则可能与耐药菌相关。
目标性抗感染:一旦获得病原学结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避免广谱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导致耐药菌产生。对于有基础疾病、免疫功能低下等特殊人群,病原菌可能更为复杂,需要更谨慎地选择抗生素。
三、器官功能支持治疗
呼吸支持: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呼吸功能障碍,根据情况给予吸氧、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等呼吸支持措施。不同年龄患者的呼吸支持方式和参数选择不同,如儿童的呼吸机参数设置需考虑其解剖生理特点。
循环支持:对于出现休克的患者,除了补液外,可能需要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压,改善组织灌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可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调整剂量,但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等指标。对于婴幼儿和儿童,循环系统发育不完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更要精细调整。
肾功能支持:密切监测肾功能,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对于出现急性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必要时可进行肾脏替代治疗,如血液透析等。不同年龄患者的肾脏功能不同,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和剂量选择也有所差异。
四、其他治疗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保证患者的能量需求,可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外营养的方式补充营养。对于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肠内营养是首选,若肠内营养无法满足需求则考虑肠外营养。不同年龄患者的营养需求不同,如婴儿需要特殊的配方奶等。
原发病处理:积极寻找和处理引起脓毒血症败血症的原发病,如腹腔感染需进行引流等外科处理,肺部感染需进行相应的抗感染及排痰等治疗。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脓毒血症败血症,原发病的处理方式不同,需个体化治疗。
特殊人群方面:
儿童:儿童脓毒血症败血症的治疗需更加谨慎,在抗感染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儿童生长发育有影响的药物,如某些喹诺酮类药物。在液体管理和器官功能支持方面,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如儿童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补液时需注意液体量的计算;呼吸支持时要选择合适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以避免对儿童肺部等器官造成损伤。
老年人:老年人脓毒血症败血症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冠心病、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兼顾基础疾病的控制。抗感染治疗要注意药物的肾毒性、肝毒性等,因为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减退。在营养支持方面,要根据老年人的消化功能等情况合理选择肠内或肠外营养方式。
孕妇:孕妇出现脓毒血症败血症时,治疗要权衡对胎儿和孕妇的影响。抗感染药物的选择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如某些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会导致胎儿听力损伤等。在器官功能支持时要考虑胎儿的安全,选择对胎儿影响最小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