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骨质疏松会引发疼痛、身高变矮驼背、骨折、呼吸功能下降等问题,且这些问题受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如老年人更易出现相关症状,不良生活方式会加重病情,有相关病史者情况更严重。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骨量丢失,骨的微观结构破坏,更易出现疼痛症状,且疼痛可能更顽固。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加速骨丢失,疼痛发生风险增加。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缺乏运动、不良姿势等生活方式会加重骨质疏松相关疼痛,比如久坐、弯腰劳作等情况会使脊柱承受压力增加,诱发或加重腰背疼痛。
病史影响:有长期不良饮食习惯(如挑食、节食导致钙、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曾有影响骨代谢疾病史(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的患者,骨质疏松发展到严重程度时疼痛表现更明显。
身高变矮、驼背
具体表现:严重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性骨折可导致身高变矮,脊柱畸形,出现驼背。正常情况下椎体是支撑身体保持身高的重要结构,骨质疏松使椎体骨量减少、强度降低,易发生压缩骨折,多个椎体压缩骨折后就会使身高逐渐变矮,脊柱弯曲变形形成驼背。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本身骨的弹性和韧性下降,骨质疏松后椎体更容易压缩,身高变矮和驼背情况更常见且进展可能更快。女性绝经后骨丢失加速,相比男性在相同年龄阶段更易出现身高变矮和明显驼背。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不良姿势,如弯腰驼背的坐姿、站姿等,会加重脊柱的负担,加速骨质疏松导致的身高变矮和驼背进程。缺乏体育锻炼使肌肉力量减弱,对脊柱的支撑保护作用降低,也会促使身高变矮和驼背发生。
病史影响:有长期吸烟、酗酒史的患者,骨代谢受到不良影响,骨质疏松进展快,更容易出现身高变矮和驼背。曾有脊柱外伤史的患者,即使外伤已愈合,也可能因为骨质量下降等因素,在骨质疏松严重时更易发生椎体相关改变导致身高变矮和驼背。
骨折
具体表现:严重骨质疏松患者轻微外力即可引发骨折,常见的骨折部位有脊柱、髋部、腕部等。比如咳嗽、打喷嚏、弯腰拾物等动作都可能导致脊柱压缩骨折;髋部骨折多在跌倒后发生,表现为髋部疼痛、肿胀、不能站立或行走;腕部骨折多因手掌撑地受伤,出现腕部疼痛、畸形、活动受限等。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骨骼质量差,骨折风险更高,且骨折后恢复相对更慢,并发症更多。老年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进展快,髋部等部位骨折发生率高于老年男性。
生活方式影响:缺乏户外活动,日照不足,影响维生素D合成,进而影响钙吸收,加重骨质疏松,增加骨折风险。有跌倒风险的生活方式,如地面湿滑未注意、行动不便未采取防护措施等,会显著增加骨折发生几率。
病史影响:有过骨质疏松相关骨折病史的患者,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大幅升高,因为其骨质量已经受损,骨的强度进一步下降。有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行动障碍的患者,由于自身活动受限,更容易发生骨折,且发生骨折后康复难度更大。
呼吸功能下降
具体表现:严重骨质疏松导致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胸廓畸形,会影响胸廓活动度,进而影响呼吸功能,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患者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降低,通气功能受损。
年龄因素影响:老年人胸廓本身弹性降低,骨质疏松导致的胸廓畸形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更明显,随着年龄增长,呼吸功能下降可能更严重。
生活方式影响:长期吸烟的老年人,本身呼吸道功能就受影响,再加上骨质疏松导致的呼吸功能下降,会使胸闷、气短等症状加重。缺乏呼吸功能锻炼的患者,胸廓活动度本就受限,骨质疏松引起胸廓畸形后,呼吸功能下降会更显著。
病史影响: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基础病史的患者,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时,呼吸功能下降相互影响,病情可能更复杂,呼吸困难等症状会更突出。有脊柱结核等脊柱病史的患者,即使原发病治愈,骨质疏松严重时也可能因脊柱结构改变影响呼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