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时因激素变化、饮食习惯改变易出现龋齿牙疼,浅龋无明显自觉症状,中龋对刺激敏感,深龋近牙髓或引发牙髓炎,孕期应通过维护口腔卫生、调整饮食、定期口腔检查来应对龋齿牙疼。
一、怀孕与龋齿发生的关联
1.激素变化影响
孕期女性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显著升高。例如,雌激素水平升高会使牙龈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牙龈组织变得较为敏感,同时可能改变口腔内的菌群环境。孕激素水平升高会影响唾液的分泌量和成分,唾液分泌减少会使口腔自洁作用减弱,食物残渣更容易在口腔内残留,为龋齿病原菌的滋生创造条件。
有研究表明,孕期女性患龋齿的概率相对非孕期有所增加。因为激素变化导致的口腔环境改变,使得牙齿更容易受到细菌侵蚀,进而引发龋齿,当龋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牙疼症状。
2.饮食习惯改变
很多孕妇在孕期会有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如更倾向于食用高糖食物,如糖果、甜饮料等。孕期女性活动量可能相对减少,若摄入过多高糖食物且没有及时清洁口腔,口腔内的变形链球菌等产酸菌会利用这些糖分发酵产酸,酸会逐渐腐蚀牙齿硬组织,导致龋齿的形成。当龋齿累及牙本质甚至牙髓时,就会出现牙疼症状。例如,孕妇经常在睡前吃一块巧克力或者喝一杯甜牛奶,且没有及时刷牙漱口,牙齿长期受到酸的侵蚀,容易引发龋齿并伴随牙疼。
二、龋齿牙疼的不同阶段表现
1.浅龋阶段
浅龋一般位于牙釉质层,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或者仅在进食冷、热、甜、酸食物时有一过性敏感,但往往容易被忽视。在怀孕阶段,由于孕妇可能不太关注口腔健康细节,或者没有意识到孕期口腔变化的影响,浅龋可能不会及时被发现,随着时间推移,龋损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2.中龋阶段
中龋时龋损已到达牙本质浅层,患者会出现对冷、热、酸、甜刺激敏感的症状,当刺激去除后,疼痛立即消失。在孕期,孕妇如果出现这种情况,会因为牙齿敏感而影响进食,进而可能影响营养摄入。例如,孕妇在吃苹果等较硬且需要咀嚼的食物时,会因为中龋导致的牙齿敏感而不敢用力咀嚼,影响对苹果中营养成分的摄取。
3.深龋阶段
深龋时龋损已达牙本质深层,接近牙髓,此时患者对冷、热、酸、甜刺激的反应更为明显,且刺激去除后疼痛持续时间较长。如果深龋累及牙髓,就会引发牙髓炎,出现自发痛、夜间痛等剧烈牙疼症状。在怀孕阶段,牙髓炎带来的剧烈牙疼会严重影响孕妇的生活质量,包括睡眠、饮食等。因为孕期身体的特殊性,用药需要谨慎,所以孕妇如果出现深龋导致的牙疼,需要及时到口腔科就诊,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比如安抚治疗等,但要考虑到孕期的安全因素。
三、孕期应对龋齿牙疼的建议
1.口腔卫生维护
孕期女性应更加注重口腔卫生,每天至少刷牙2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3分钟,可选择软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同时,使用牙线或间隙刷辅助清洁牙缝,及时清除食物残渣。例如,孕妇可以在早餐后和睡前认真刷牙,使用牙线清理牙齿邻面的食物残渣。因为孕期激素变化使口腔环境易滋生细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有效减少龋齿发生风险,从而预防牙疼。
2.饮食调整
孕妇应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糖食物的摄入,多吃富含钙、磷、维生素的食物,如牛奶、鸡蛋、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例如,用水果代替部分高糖零食,这样可以降低口腔内糖分含量,减少产酸菌的产酸作用,有助于维护口腔健康,预防龋齿及牙疼的发生。
3.定期口腔检查
孕期女性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建议每3-6个月进行一次口腔检查。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等口腔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在孕期进行定期口腔检查,医生可以根据孕妇的口腔情况给予个性化的口腔保健指导,比如针对孕妇特殊的口腔环境提供更合适的口腔护理建议,从而预防龋齿牙疼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龋齿牙疼的孕妇,早期发现也能及时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