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需评估胎儿胎肺成熟度、生长发育及孕妇血糖控制情况,分娩方式分阴道分娩和剖宫产,新生儿要保暖、监测血糖、呼吸管理,产后孕妇需管理血糖并随访母婴,还需考虑孕妇年龄、既往病史、生活方式等特殊人群因素进行综合管理。
一、产前评估与监测
1.胎儿评估
胎肺成熟度:糖尿病孕妇35周早产时,胎肺成熟度是关键。通过检测羊水相关指标,如卵磷脂/鞘磷脂(L/S)比值,若L/S≥2提示胎肺成熟,<1.5则可能胎肺未成熟。若胎肺未成熟,可根据情况使用促胎肺成熟药物,如地塞米松,促进胎儿肺表面活性物质合成,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风险。
胎儿生长发育:监测胎儿双顶径、腹围等指标,了解胎儿生长情况,糖尿病孕妇易出现胎儿过大或过小情况,过大可能增加难产风险,过小则需警惕胎儿宫内发育受限,需进一步排查原因,如胎盘功能等。
2.孕妇情况评估
血糖控制:评估孕妇当前血糖控制水平,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因为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早产胎儿预后,需确保孕妇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必要时调整降糖方案,以利于母婴健康。
二、分娩方式选择
1.阴道分娩
若胎儿情况良好,孕妇骨盆条件适宜,可考虑阴道分娩。但需密切监测产程进展,因为糖尿病早产孕妇可能存在产程异常风险,如宫缩乏力等,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同时,产程中需监测胎儿心率等情况,确保胎儿在产程中安全。
2.剖宫产
若存在胎儿窘迫、胎位异常、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等情况,需行剖宫产终止妊娠。例如,当胎儿出现严重心率异常等窘迫表现时,应立即剖宫产结束分娩,以保障胎儿生命安全。
三、新生儿处理
1.保暖
早产新生儿体温调节功能差,需注意保暖,将新生儿置于中性温度环境中,维持体温在36.5-37.5℃左右。可使用暖箱等设备,避免新生儿低体温,因为低体温可能导致新生儿硬肿症等一系列并发症。
2.血糖监测与处理
早产新生儿尤其是糖尿病母亲的新生儿易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情况。需密切监测血糖,若出现低血糖,可通过尽早喂养、静脉补充葡萄糖等方式纠正;若出现高血糖,需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如调整补液中葡萄糖的浓度等,因为血糖异常会影响新生儿的脑等重要器官发育。
3.呼吸管理
对于胎肺未成熟的早产儿,需注意呼吸支持。如存在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可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时需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要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四、产后孕妇随访与管理
1.血糖管理
产后孕妇仍需关注血糖情况,因为妊娠糖尿病孕妇产后仍有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需监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根据血糖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方案,必要时继续使用降糖药物治疗,以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减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
2.母婴随访
建立母婴长期随访机制,定期随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格生长、神经心理发育等,以及孕妇的健康状况,确保母婴健康状况得到持续监测和管理。
五、特殊人群考虑
1.孕妇年龄:对于年龄较小的孕妇,可能在应对早产及后续母婴护理等方面经验相对不足,需要更多的医护人员指导和心理支持,帮助其适应母亲角色并正确进行母婴护理。而年龄较大的孕妇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风险相对增加,需更加密切监测其身体状况。
2.既往病史:若孕妇既往有其他妊娠并发症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在早产及产后管理中需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母婴的影响,制定更个体化的诊疗和护理方案。例如,若孕妇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产后需密切监测血压,预防子痫等并发症的发生。
3.生活方式:产后孕妇应注意休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糖尿病孕妇需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营养均衡,同时根据身体状况逐渐增加活动量,有助于血糖控制和身体恢复。新生儿方面,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感染等情况,按照新生儿护理常规进行喂养和护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