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拆石膏后分早期、中期、后期阶段进行训练,早期进行手指屈伸和手腕轻度活动训练;中期在早期基础上渐进增加活动幅度并进行轻量抓握训练;后期进行力量强化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各阶段训练针对不同人群有相应具体做法,以促进手腕功能恢复。
一、早期阶段训练
1.手指屈伸训练
适用人群:所有手腕骨折拆石膏后的患者,包括不同年龄、性别和病史情况的人群。
具体做法:缓慢而充分地进行手指的屈伸动作,每次每个手指屈伸10-15次,每天可进行3-4组。通过手指的屈伸运动,可促进手部血液循环,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因为骨折后长时间固定易导致手指关节活动受限,而手指的屈伸训练能维持和恢复手指关节的灵活性。例如,对于儿童患者,家长可协助其进行手指屈伸,以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孩子配合训练,增加趣味性;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在不加重基础疾病的前提下进行该训练。
2.手腕轻度活动训练
适用人群:手腕骨折拆石膏后的患者。
具体做法:缓慢地做手腕的轻度屈伸和旋转动作,屈伸幅度不宜过大,旋转动作要轻柔,每次每个动作持续5-10秒,每天进行2-3组。手腕的轻度活动有助于逐渐恢复手腕关节的活动范围,因为石膏固定期间手腕活动受限,通过这种轻度活动可让手腕关节慢慢适应运动,避免突然大幅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比如,成年人可自行缓慢进行手腕的小范围屈伸和旋转,而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动作的轻柔程度,防止因骨质疏松等问题导致再次受伤。
二、中期阶段训练
1.渐进增加活动幅度训练
适用人群:手腕骨折拆石膏后恢复较好的患者。
具体做法: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逐渐增加手腕屈伸和旋转的幅度,但仍要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例如,每天可逐渐增加5°-10°的屈伸角度和旋转角度,每次训练时间可延长至10-15分钟,每天进行3组。随着活动幅度的渐进增加,能进一步扩大手腕关节的活动范围,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和功能恢复。对于年轻且恢复状况良好的患者可适当加快幅度增加速度,但对于年龄较大或恢复较慢的患者则要缓慢进行。
2.轻量抓握训练
适用人群:手腕骨折拆石膏后的患者。
具体做法:使用轻量的物体进行抓握训练,如握力球,每次抓握持续3-5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进行3-4组。抓握训练可以增强手部肌肉的力量,因为手腕骨折后手部肌肉会有不同程度的废用性萎缩,通过抓握训练能逐渐恢复手部肌肉力量,为手腕的正常功能恢复提供力量支持。对于儿童患者,可选择适合儿童大小的轻量抓握物体,如较小的软质玩具进行抓握训练;对于患有糖尿病等影响肌肉恢复疾病的患者,要注意控制抓握力度,避免因血糖波动等影响肌肉恢复。
三、后期阶段训练
1.力量强化训练
适用人群:手腕骨折拆石膏后恢复较好的患者。
具体做法:进行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力量训练,如使用稍重的哑铃进行手腕的屈伸和旋转力量训练,逐渐增加哑铃的重量,每组进行8-12次,每天进行3组。通过力量强化训练可以进一步增强手腕及手部的肌肉力量,使手腕能够更好地恢复正常的功能,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需求。对于男性患者,若身体状况允许可适当增加哑铃重量,但要注意逐渐增加;对于女性患者或身体较弱的患者,选择合适重量的哑铃,以自身能承受的最大重量为限进行训练。
2.日常生活功能训练
适用人群:手腕骨折拆石膏后的患者。
具体做法:进行如拿取物品、书写、拧毛巾等日常生活相关的功能训练。例如,从拿起较轻的杯子喝水,到逐渐尝试书写简单的文字,再到拧干毛巾等。通过这些日常生活功能训练,能让手腕更好地适应实际生活中的各种动作,使恢复的功能更具实用性。对于老年患者,在进行日常生活功能训练时,要选择合适的物品和操作方式,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再次受伤,同时家人可在一旁协助和指导;对于有过手部旧伤或其他特殊病史的患者,要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调整训练内容和难度,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