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痛可分为上火导致的牙痛和发炎引起的牙痛,二者在病因机制、临床表现和检查鉴别方法上有差异。上火牙痛与阴阳失衡、内火旺盛相关,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常伴全身热象,牙齿等局部多无器质性破坏;发炎牙痛由牙齿及周围组织感染炎症引起,不同发炎类型表现不同,牙髓炎疼痛剧烈,牙龈炎主要牙龈红肿出血,牙周炎有牙周袋等,口腔局部检查和辅助检查可鉴别,需综合判断,牙痛持续不缓解要及时就医。
一、病因机制差异
上火导致的牙痛:多与人体的阴阳失衡、内火旺盛相关,常见于机体过度劳累、精神压力大、饮食不节(如过多食用辛辣、温热性食物)等情况。中医理论认为,人体阴阳失调时,火邪上炎循经上扰牙齿而引发疼痛,一般疼痛性质多为隐隐作痛或胀痛,疼痛程度相对较缓,可能还伴有口干、口苦、咽干、舌红苔黄等全身症状,且往往没有明显的局部牙齿组织的器质性破坏基础。例如长期熬夜后出现牙痛,同时伴有上述全身热象表现。
发炎引起的牙痛:主要是由于牙齿及周围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所致。常见的如龋齿未及时治疗,细菌感染累及牙髓引发牙髓炎,出现剧烈疼痛,疼痛性质多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夜间痛明显,疼痛难以定位;或因牙龈组织受到菌斑、牙石等刺激引发牙龈炎,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疼痛,在刷牙或咬物时加重;牙周炎则是牙周组织的慢性炎症,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还伴有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症状,炎症导致局部组织肿胀、渗出,刺激神经引起疼痛。
二、临床表现区别
上火牙痛
疼痛特点:疼痛程度相对较轻,多为隐痛或胀痛,疼痛部位不固定,可能游走性疼痛,比如可能上牙或下牙都有不适,但没有明显的局部病灶的尖锐刺激痛。
全身表现:常伴有口干、口苦、烦躁、便秘等表现,舌质红,舌苔黄厚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若因上火牙痛,可能还会出现食欲不佳、睡眠不安等情况;老年人上火牙痛可能更易伴有头晕、耳鸣等症状。
发炎牙痛
牙髓炎:疼痛剧烈,呈自发性阵痛,夜间疼痛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头面部,患者往往能明确指出患牙,疼痛性质尖锐,难以忍受,冷热刺激会加剧疼痛。儿童牙髓炎可能因表述不清而表现为哭闹、不愿进食等。
牙龈炎: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刷牙或咬硬物时疼痛,疼痛程度相对较轻,但炎症明显时也会有胀痛感。不同性别在牙龈炎发生上可能无明显差异,但女性在生理期时牙龈炎可能会加重,因为生理期身体激素变化可能影响牙龈组织对局部刺激的反应。
牙周炎:除了牙龈红肿、出血外,有牙周袋形成,可探及牙周袋溢脓,牙齿有不同程度的松动,咀嚼无力,疼痛可为持续性钝痛或跳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和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牙周组织退变,患牙周炎相对较多,且病情进展可能更快。
三、检查鉴别方法
口腔局部检查
视诊:观察牙齿有无龋齿、缺损、牙龈有无红肿、牙周袋深度等情况。上火牙痛时牙齿可能无明显的龋坏等器质性病变,而发炎引起的牙痛多能发现牙齿有龋洞、牙龈有红肿充血、牙周袋形成等病变迹象。
探诊:用探针检查牙齿龋洞深度、牙龈沟或牙周袋的深度、有无探痛及出血等。发炎导致的牙痛通过探诊能发现明显的探痛、出血点或牙周袋内的炎性渗出物等,而上火牙痛探诊时牙齿及周围组织可能无明显异常探痛表现。
叩诊:用叩诊锤轻叩牙齿,上火牙痛叩诊时疼痛不明显或仅有轻微不适,发炎引起的牙痛如牙髓炎晚期可能出现叩痛,牙周炎时叩痛随病情加重而明显。
辅助检查:必要时可进行X线检查,了解牙槽骨吸收情况、牙齿根尖周有无病变等。对于一些复杂的炎症情况,X线能帮助明确诊断,比如判断牙槽骨吸收程度对牙周炎的诊断和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不同年龄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需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儿童更要谨慎权衡检查的必要性。
总之,区分牙痛是上火还是发炎需要从病因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口腔检查等多方面综合判断,若牙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进行规范诊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