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不同年龄段及人群注意正确刷牙漱口)、调整饮食(不同年龄人群避免刺激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食物)来处理;出现持续超3天伴发热拒食等特殊情况、有剧烈疼痛等症状时需就医,医生会检查诊断并针对性用药;预防要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充足睡眠、适量运动)、定期口腔检查。
一、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的一般处理方法
(一)保持口腔清洁
年龄方面:不同年龄段都应重视口腔清洁。儿童需在家长帮助下正确刷牙,比如3岁以下儿童可使用婴幼儿专用牙刷,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刷牙时间不少于2分钟;成人则应早晚刷牙,饭后用清水或淡盐水漱口,淡盐水漱口能起到一定杀菌作用,浓度一般为0.9%左右,因为过高浓度的盐水可能刺激口腔黏膜。生活方式上,长期吸烟、饮酒的人群更要注意口腔清洁,吸烟会使口腔环境变差,增加牙龈肿痛和口腔溃疡的发生风险,饮酒过多也会影响口腔黏膜的健康。
具体操作:使用软毛牙刷,采用正确的巴氏刷牙法,将牙刷与牙长轴呈45°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龈-牙交界区,使刷毛一部分进入龈沟,一部分铺于龈缘上,并进人邻间隙,做前后向短距离的水平颤动,每次颤动4-5次,颤动时牙刷移动约1mm,每次只刷2-3颗牙齿,然后将牙刷移至下一组牙齿继续刷牙。漱口时,要让水在口腔内充分流动,冲洗各个牙面、牙龈沟和舌面等部位。
(二)调整饮食
年龄因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要避免食用过烫、过硬的食物,以免刺激口腔黏膜;老年人胃肠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生活方式中,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要做出调整,比如减少辣椒、花椒等调料的使用。
: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西兰花、菠菜等)和水果(橙子、苹果等),维生素C、B族维生素等对维持口腔黏膜健康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缺乏维生素C可能导致牙龈出血等问题,而缺乏B族维生素可能引发口腔溃疡等。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甜的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刺激口腔黏膜,加重牙龈肿痛和口腔溃疡的症状。
二、就医相关情况
(一)何时需要就医
特殊人群:儿童如果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持续超过3天且伴有发热、拒食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因为儿童自身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变化可能较快;孕妇出现牙龈肿痛口腔溃疡时也要谨慎,因为孕期用药需要特别注意,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就医。生活方式方面,本身有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的患者,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不容易愈合,若超过一周仍无改善,需及时就医,因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口腔感染不易恢复。
判断标准:如果牙龈肿痛口腔溃疡伴有剧烈疼痛,影响进食、说话;或者溃疡面超过1cm,形状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或者同时伴有发热、面部肿胀等全身症状,都应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二)医生的一般处理
检查诊断:医生一般会通过口腔检查来明确病情,可能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生活习惯等情况。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进行血常规等检查,以排除是否有感染等全身性因素导致的牙龈肿痛口腔溃疡。
治疗建议:如果是单纯的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可能会开具一些局部用药,如西瓜霜喷剂等,局部用药可以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缓解症状。但对于一些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情况,会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应处理。
三、预防措施
(一)生活习惯方面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都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男性一般吸烟、饮酒比例相对较高,更要注意控制烟酒量;老年人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定期进行口腔检查。
具体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一般成年人每天需要7-8小时的睡眠,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增加口腔疾病的发生风险。适量运动也很重要,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免疫力,如每天进行30分钟左右的快走等有氧运动。
(二)口腔保健方面
定期口腔检查:无论哪个年龄段,都应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一般每年至少一次。儿童可以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口腔问题并处理。通过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龋齿、牙龈炎等问题,预防发展为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等严重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