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膨出是退变早期,纤维环部分破裂、髓核局限性隆起,症状较轻,以保守治疗为主;腰椎间盘突出是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症状较重,轻时可保守,重时需手术,两者在病理、影像学、临床症状及治疗原则上均有差异。
一、定义与病理表现
1.腰椎间盘膨出
是腰椎间盘退变的一种早期表现,病理上是椎间盘的纤维环部分破裂,但表层完整,髓核因压力向椎管内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它是椎间盘退变的初始阶段,纤维环只是出现部分松弛、隆起,尚未完全破裂。例如,在影像学检查(如CT、MRI)上可见椎间盘均匀超出椎体边缘,纤维环轮廓完整。
2.腰椎间盘突出
则是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出于椎管内,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等结构。突出的髓核可以是局限性的,也有呈游离状的情况,对神经组织的刺激或压迫相对更为严重。在影像学上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突出于椎体边缘,纤维环不完整。
二、影像学表现差异
1.腰椎间盘膨出
CT表现:可见椎间盘均匀性超出椎体终板边缘,硬膜囊前缘轻度受压,椎间盘层面黄韧带无明显增厚,椎管内脂肪间隙存在。
MRI表现:T2加权像上椎间盘信号减低,椎间盘向周围均匀膨出,硬膜囊前方脂肪层变窄但尚存在,神经根无明显受压征象。
2.腰椎间盘突出
CT表现:可见椎间盘局限性突出于椎体后缘,可压迫硬膜囊和神经根,突出部分与未突出部分之间常有一窄颈相连,黄韧带可增厚,椎管内脂肪间隙消失。
MRI表现:T2加权像上可见椎间盘信号不均,突出的髓核呈低信号或等信号,向椎管内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神经根可有水肿增粗等改变。
三、临床症状轻重及影响
1.腰椎间盘膨出
临床症状相对较轻,多数患者可能仅有腰部轻微的酸胀、疼痛,在劳累后症状可能稍有加重,休息后可缓解。这是因为膨出的椎间盘对周围组织的刺激相对较小。例如,年轻患者由于椎间盘退变程度较轻,发生腰椎间盘膨出时,可能仅表现为偶尔的腰部不适,对日常生活影响不大。但如果是老年人,本身腰椎退变基础较重,腰椎间盘膨出也可能导致较为明显的腰部疼痛,因为老年人的腰椎稳定性相对较差,即使是轻度的椎间盘膨出也可能引起较明显的症状。
2.腰椎间盘突出
临床症状通常较重,除了腰部疼痛外,还常伴有下肢的放射性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疼痛可从臀部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放射至足部,严重影响患者的行走、坐立等日常生活。这是由于突出的髓核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较为严重,导致神经根水肿、炎症反应明显。比如,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发生腰椎间盘突出时,往往会因为突出髓核对神经根的严重刺激,出现剧烈的下肢放射性疼痛,严重影响其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四、治疗原则差异
1.腰椎间盘膨出
治疗以保守治疗为主。首先可采用卧床休息,一般建议绝对卧床休息2-3周,这样可以减轻椎间盘所受的压力,有利于纤维环部分修复。同时可配合腰部的牵引治疗,通过牵引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促进膨出的椎间盘部分回纳。还可进行腰部的理疗,如热敷、红外线照射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对于大多数腰椎间盘膨出患者,经过保守治疗后症状可得到缓解。例如,年轻患者通过严格的卧床休息、牵引及理疗等保守治疗,多数能使腰椎间盘膨出情况改善,症状消失。
2.腰椎间盘突出
治疗则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对于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可先尝试保守治疗,如严格卧床休息、牵引、理疗、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仅说明药物名称)减轻疼痛和炎症等。但如果患者经过严格保守治疗3-6个月无效,或症状严重、反复发作,出现神经根麻痹、马尾神经受压等情况,则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髓核摘除术等。例如,对于突出髓核较大、严重压迫神经根导致下肢肌力明显下降的患者,手术是缓解症状的有效手段。在治疗过程中,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的治疗也有差异,比如老年女性患者,可能合并有骨质疏松等情况,在保守治疗时要注意避免过度牵引等加重骨质疏松的情况,而年轻男性患者体力较好,可耐受一定强度的牵引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