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护理需从多方面综合管理,包括根据多种因素确定饮食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等进行饮食护理;选择合适运动方式、时间和频率进行运动护理;密切监测血糖并注意监测频率和方法的血糖监测护理;关注孕妇心理状态给予心理支持的心理护理;预防感染和胎儿并发症的并发症预防护理;若需药物治疗则做好胰岛素使用相关护理,以保障孕妇和胎儿健康。
一、饮食护理
1.热量摄入: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一般来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保证足够的热量以满足自身和胎儿的生长发育需求,但要避免热量过高导致体重增长过快。例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期和孕晚期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59-188千焦热量。
2.碳水化合物分配: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时间和量,建议将碳水化合物均匀分配到三餐及加餐中。一般可占总热量的50%-60%,选择低升糖指数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等,避免食用精制糖和高糖饮料。
3.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约占总热量的20%-25%,可选择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以满足胎儿生长发育对蛋白质的需求。
4.脂肪摄入:脂肪摄入占总热量的20%-30%,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如橄榄油、鱼油等,减少饱和脂肪酸的摄入,如动物脂肪等。
二、运动护理
1.运动方式选择: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孕妇瑜伽等。散步是比较适合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孕妇自我感觉不疲劳为宜。孕妇瑜伽则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血糖控制。
2.运动时间: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餐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避免在空腹时运动,防止发生低血糖。
3.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分为5天进行,每次30分钟左右。但如果孕妇有特殊情况,如先兆早产等,则需要适当调整运动频率和强度。
三、血糖监测护理
1.监测频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3.3-5.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建议控制在4.4-6.7mmol/L。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孕妇,可能还需要监测夜间血糖。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血糖监测,采血部位一般为手指。要注意采血部位的消毒和采血操作的规范,避免感染。同时,要按照血糖仪的使用说明正确操作,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心理护理
1.情绪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给孕妇带来心理压力,如担心胎儿健康、对治疗方案的担忧等。孕妇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糖控制,因此需要关注孕妇的心理状态。
2.心理支持:家人要给予孕妇足够的关心和支持,鼓励孕妇积极面对疾病。可以通过与孕妇交流、陪伴孕妇等方式缓解其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帮助孕妇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血糖的控制和孕期的顺利进行。
五、并发症预防护理
1.感染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由于血糖高,容易发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生殖道感染等。要注意保持外阴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外阴,勤换内裤。同时,要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2.胎儿并发症预防:密切关注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通过B超等检查监测胎儿的大小、羊水等情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及时发现胎儿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巨大儿、胎儿生长受限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六、药物治疗相关护理(若需要)
1.胰岛素使用护理:如果孕妇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要向孕妇及家属讲解胰岛素注射的方法、部位等。胰岛素注射部位可选择腹部、上臂外侧、大腿前外侧等,要轮流更换注射部位,避免局部皮肤硬结。同时,要密切观察孕妇使用胰岛素后的血糖变化和有无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总之,妊娠期糖尿病的护理需要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心理、并发症预防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充分考虑孕妇的年龄、孕周、身体状况等因素,为孕妇和胎儿的健康提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