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目前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合适治疗和康复措施可临床治愈,非手术治疗能缓解症状但有复发可能,手术治疗也存在复发风险,年龄、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会影响复发,经规范治疗和科学康复保健可控制症状、降低复发几率、提高生活质量,患者需综合管理腰部以减少复发。
一、治疗方式及对根治的影响
非手术治疗
卧床休息:对于初次发作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卧床休息是基础治疗。一般严格卧床3周左右,之后佩戴腰围逐步下地活动。多数患者通过卧床休息可使神经根水肿消退,症状缓解。例如,有研究显示约60%-70%的轻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通过严格卧床休息可获得较好的症状改善。但如果患者再次长时间弯腰劳作、腰部受伤等,仍有复发可能。
牵引治疗:牵引可增加椎间隙宽度,减少椎间盘内压,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回纳,减轻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牵引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适用于合适的患者群体。不过,牵引治疗后如果患者不注意腰部的保护,如过早恢复重体力劳动等,症状可能复发。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物理治疗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例如超短波治疗,能促进炎症消退,缓解疼痛。但物理治疗只能起到辅助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椎间盘突出的问题,当诱因存在时,病情仍可能反复。
药物治疗:常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神经营养药物有助于受损神经的修复。但药物治疗只是针对症状的缓解,不能使突出的椎间盘复位,停药后如果诱因存在,症状可能再次出现。
手术治疗
传统开放手术:对于病情严重、保守治疗无效、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手术可以直接摘除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解除对神经根的压迫。但手术也有一定风险,如感染、神经损伤等。而且术后患者需要较长时间的康复,如果术后患者不注意腰部的保养,如过早进行腰部负重活动等,仍有复发的可能。例如,部分患者术后可能出现腰部肌肉力量减弱,需要较长时间进行康复锻炼来恢复腰部功能,但即使经过康复锻炼,也不能完全排除再次复发的可能性。
微创手术:如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等。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但同样存在复发的风险。术后患者如果不注意腰部的保护,也可能出现椎间盘再次突出的情况。
二、影响复发的因素及应对
年龄因素:年轻患者相对年老患者,身体的修复能力较强,但如果年轻患者不注意腰部的保养,如长期久坐、弯腰负重等,也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年老患者由于腰椎退变本身较重,即使经过治疗,复发的几率相对较高。例如,老年患者随着年龄增长,腰椎间盘的水分减少,弹性下降,更容易再次出现椎间盘突出相关症状。
生活方式
久坐:长时间坐着会使腰部肌肉处于紧张状态,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是经过治疗后还是未治疗的患者,久坐都是复发的重要诱因。建议每坐30-40分钟就起身活动5-10分钟,做一些简单的腰部伸展动作。
弯腰负重:经常弯腰搬重物等会增加腰椎间盘的压力,容易导致椎间盘突出复发。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如农民、建筑工人等,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几率较高,且复发风险也大。这类人群在工作中应尽量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如蹲下来搬取重物,避免直接弯腰搬取。
缺乏锻炼:腰部肌肉力量薄弱的人,对腰椎的保护作用减弱。例如,长期缺乏体育锻炼的人,腰部肌肉力量差,在受到轻微外力或不良姿势影响时,就容易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建议这类人群进行适当的腰部肌肉锻炼,如小飞燕动作、五点支撑法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正确的方法,避免过度锻炼导致腰部损伤。
病史因素:曾经有过多次腰椎间盘突出症发作的患者,再次复发的几率比初次发作的患者高。这类患者在治疗后更要严格注意腰部的保护,定期进行腰部的康复锻炼,维持腰部的稳定性。
腰椎间盘突出症难以完全根治,但通过规范的治疗和科学的康复保健,可以有效控制症状,降低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在治疗后应根据自身情况,从年龄、生活方式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管理,以最大程度减少疾病的复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