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粉碎性骨折较严重,其严重程度与骨折部位(如长骨骨干、关节周围)、损伤程度(伴血管神经损伤、软组织损伤严重)相关,治疗有保守和手术,预后分早期和长期且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要关注固定部位和功能锻炼,需注意年龄影响、营养支持和定期复查。
一、影响严重程度的因素
骨折部位
长骨骨干粉碎性骨折:例如小儿股骨干粉碎性骨折,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运动功能。因为长骨是孩子骨骼生长和运动的重要结构,粉碎性骨折可能导致骨折端不稳定,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对位对线,进而影响肢体的长度、力线等,可能导致肢体短缩、成角畸形等,严重影响孩子日后的行走等运动功能。
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像膝关节周围的粉碎性骨折,由于关节面是孩子关节正常活动的关键结构,粉碎性骨折会破坏关节面的完整性,容易引起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孩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关节面的损伤可能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甚至影响关节的正常发育,导致关节畸形等严重后果。
损伤程度
伴有血管神经损伤:如果小孩粉碎性骨折同时伴有周围血管损伤,可能会导致肢体远端缺血,严重时可能需要截肢;若伴有神经损伤,会影响相应神经支配区域的感觉和运动功能,例如臂丛神经损伤可能导致上肢部分肌肉瘫痪等,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和生活质量影响极大。
软组织损伤严重:粉碎性骨折往往会伴随较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如肌肉、皮肤等的损伤。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可能影响骨折部位的血运,增加感染的风险,感染可能进一步加重病情,甚至导致骨髓炎等严重并发症,这对小孩的健康危害很大。
二、治疗与预后相关情况
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相对不太严重的小儿粉碎性骨折,如某些部位轻度移位的粉碎性骨折,可能会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等。但保守治疗需要严格遵循骨折复位和固定的要求,并且需要密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以及孩子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因为小儿骨折愈合虽然相对较快,但粉碎性骨折愈合过程中仍可能出现各种问题。
手术治疗:多数情况下小儿粉碎性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恢复骨折端的解剖复位,为骨折愈合创造良好条件。手术需要精细操作,要考虑到小儿骨骼生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材料等。例如使用可吸收的内固定材料,减少对孩子骨骼生长发育的长期影响。
预后
早期预后: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小孩粉碎性骨折可以获得较好的预后,但可能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如肢体轻度短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等。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预后可能较差,可能出现严重的肢体畸形、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孩子的生活和生长发育。
长期预后: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粉碎性骨折带来的影响可能会逐渐显现。例如关节周围粉碎性骨折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可能会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的症状,影响关节的正常功能,进而影响孩子的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
三、针对小儿粉碎性骨折的护理与注意事项
护理方面
固定部位护理:对于骨折后进行固定的小孩,要密切观察固定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如肢体的颜色、温度、感觉等。小儿皮肤娇嫩,要注意防止石膏或夹板等固定装置引起皮肤损伤。同时,要指导孩子保持固定部位的正确姿势,避免骨折端再次移位。
功能锻炼:在骨折恢复的不同阶段,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早期可以进行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防止肌肉萎缩;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关节活动度锻炼等,但要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锻炼影响骨折愈合。
注意事项
年龄因素影响:小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愈合虽然相对较快,但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愈合能力和对骨折的反应不同。婴儿期的孩子骨骼生长活跃,但骨质相对较软,粉碎性骨折的处理需要更加谨慎;学龄期儿童骨折愈合速度相对适中,但也需要关注骨折对骨骼生长的影响。
营养支持:保证孩子充足的营养摄入,尤其是富含钙、维生素D等有助于骨骼生长的营养物质。例如多给孩子食用奶制品、豆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为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提供良好的营养基础。
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带孩子进行复查,通过影像学检查等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通过X线检查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骨痂生长情况等,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护理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