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膜炎有局部和全身症状,局部有疼痛(不同部位特点不同)、肿胀、压痛;全身在感染时可有发热、乏力;儿童骨膜炎表现不典型需家长密切观察,老年人骨膜炎症状隐匿要考虑基础病,运动员骨膜炎与运动相关需合理安排训练和恢复。
一、局部症状
1.疼痛
一般性表现:骨膜炎最常见的局部症状是疼痛,疼痛程度可因病情轻重而异。在运动或活动时,疼痛往往会加剧。例如,胫骨骨膜炎患者在行走、跑步等下肢运动时,胫骨部位会出现明显疼痛。其疼痛机制主要是由于炎症刺激骨膜上的神经末梢,导致痛觉传导。
不同部位骨膜炎的疼痛特点:
胫骨骨膜炎:多发生于长期进行跑跳等运动的人群,疼痛主要位于小腿胫骨内侧,在运动后疼痛会明显加重,休息后可有所缓解,但再次运动又会复发。
跟骨骨膜炎:常见于长期站立或行走的人群,疼痛主要集中在跟骨部位,尤其是晨起刚下地行走时,疼痛较为明显,活动一段时间后,疼痛可能会有所减轻,但长时间行走或站立后又会加重。
2.肿胀
产生原因:骨膜受到炎症刺激后,会出现充血、水肿等炎性反应,导致局部组织液渗出增加,从而引起肿胀。
表现及观察:肿胀部位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用手触摸可感觉到局部组织增厚、有饱满感。例如,桡骨骨膜炎患者,前臂桡骨部位会出现肿胀,外观上可见该部位较对侧增粗。
3.压痛
检查方法及表现:用手指按压骨膜炎病变部位时,会出现明显的压痛。这是因为炎症刺激使得骨膜及其周围组织敏感度增加,按压时刺激到敏感的神经末梢,从而引发疼痛。比如,腓骨骨膜炎患者,按压腓骨相应部位时,患者会感觉疼痛明显。
二、全身症状
1.发热
出现情况:一般来说,单纯的骨膜炎全身发热症状较少见,但如果是由感染因素引起的骨膜炎,如细菌感染导致的化脓性骨膜炎,可能会出现全身发热的症状。
机制及表现:细菌感染后,人体免疫系统被激活,会产生一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就包括发热。此时患者体温可能会升高,可伴有寒战等表现。例如,急性化脓性胫骨骨膜炎患者,除了局部的红肿热痛外,还可能出现体温升高至38℃以上的情况。
2.乏力
产生原因:由于身体处于炎症状态,机体的代谢会发生变化,同时感染因素引起的全身反应也会导致患者感觉乏力。
表现及影响:患者会感觉身体疲惫,活动耐力下降,即使进行轻微的活动也会容易感到劳累。比如,患有感染性跟骨骨膜炎的患者,会出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就感觉腿部乏力,难以继续活动的情况。
三、不同人群骨膜炎症状特点
1.儿童
症状表现特点:儿童骨膜炎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由于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可能症状观察不太容易。例如,儿童胫骨骨膜炎,可能表现为行走时步态异常,不愿意站立或行走,局部可能有轻微肿胀,但由于儿童皮肤较薄,肿胀可能不太明显,但压痛可能比较敏感。
特殊注意事项:儿童骨膜炎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和局部表现,因为儿童骨膜较薄,骨膜炎可能发展较快。同时,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膜炎的治疗需要更加谨慎,尽量优先采用非药物干预措施,如休息、减少活动等,避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长发育。
2.老年人
症状表现特点:老年人骨膜炎可能与退行性病变、慢性劳损等因素有关。例如,跟骨骨膜炎在老年人中也较为常见,疼痛可能相对较隐匿,肿胀可能不明显,但压痛可能比较固定。同时,老年人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骨质疏松等,骨膜炎的症状可能会被基础疾病所掩盖,需要仔细鉴别。
特殊注意事项:老年人骨膜炎的治疗需要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在处理骨膜炎症状时,要更加注重休息和局部的保护,避免使用可能对胃肠道等有刺激的药物(如果存在基础胃肠道疾病),可以优先采用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
3.运动员
症状表现特点:运动员由于长期高强度运动,容易发生骨膜炎。例如,长跑运动员容易出现胫骨骨膜炎,疼痛与运动密切相关,在运动过程中疼痛逐渐加重,休息后缓解,但再次运动又复发。而且运动员的骨膜炎可能会影响其训练和比赛,需要及时处理。
特殊注意事项:运动员发生骨膜炎后,需要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在症状缓解期可以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要避免过度运动。同时,要注意运动后的恢复和保养,如适当的热敷、按摩等,帮助缓解骨膜的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