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是血脂水平异常升高的一类疾病,高胆固醇血症是其常见类型,二者在概念、发病原因、对健康影响及诊断治疗上有联系也有区别,高脂血症包括高胆固醇血症,均需通过血液生化检查诊断,都强调生活方式调整,不达标时高胆固醇血症常用他汀类药物等,高脂血症中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可选贝特类药物等,需针对性处理。
血脂相关指标及意义
总胆固醇(TC):正常参考值一般在2.8-5.2mmol/L之间,它是血脂的重要组成部分,过高的总胆固醇水平是高胆固醇血症以及高脂血症的关键衡量指标之一,过高的总胆固醇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甘油三酯(TG):正常参考值通常在0.56-1.70mmol/L之间,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称为高甘油三酯血症,它和高胆固醇血症都属于高脂血症的不同亚型。
发病原因方面的关联与区别
共同的危险因素:
生活方式:如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运动量过少等,无论是高胆固醇血症还是高脂血症都可能因这样的生活方式而诱发。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如果长期摄入过多油腻食物且缺乏运动,也可能出现血脂异常情况;成年人长期久坐、高脂饮食更容易出现血脂紊乱。性别方面,绝经后的女性雌激素水平下降,相比同龄男性更易出现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
遗传因素:某些遗传性疾病会导致血脂代谢异常,从而引发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比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基因缺陷等导致胆固醇清除障碍,表现为明显的高胆固醇血症,而广义的高脂血症中很多类型都有遗传易感性基础。
不同点:高胆固醇血症主要是由于胆固醇合成增加、摄入过多或分解代谢减少等原因导致胆固醇水平升高,而高脂血症除了胆固醇异常外,还可能单纯是甘油三酯升高,其原因可能与体内甘油三酯合成过多、分解障碍等有关,比如一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以甘油三酯升高为主的高脂血症更为常见。
对健康影响的共性与个性
共性影响:无论是高胆固醇血症还是高脂血症,长期的血脂异常都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导致脂质沉积在血管壁内,逐渐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而引起血管狭窄,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例如都会增加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因为血管狭窄会导致心脏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心肌梗死,脑部供血不足引发脑梗死等。
个性影响:高胆固醇血症相对更侧重于胆固醇对血管的损伤,因为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脂质成分;而高脂血症中单纯甘油三酯升高的患者,除了可能引发胰腺炎等特殊情况外(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时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方面的影响可能相对高胆固醇血症有其自身特点,但总体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对于不同病史的人群,如果本身有糖尿病病史,出现高脂血症或高胆固醇血症时,病情进展可能更快,需要更积极地干预,因为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相互影响,会协同加重血管病变。
诊断与治疗原则
诊断:都需要通过血液生化检查来明确,检测血脂谱包括TC、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等指标。如果TC升高为主且超过正常范围就是高胆固醇血症,若TG等其他血脂成分异常则属于相应类型的高脂血症。
治疗原则:
非药物干预:都强调生活方式调整,包括合理饮食,减少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摄入;增加运动,根据不同年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如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等。对于儿童,要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避免肥胖等导致血脂异常的因素;对于老年人,运动要适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等。
药物干预:如果非药物干预后血脂仍不达标,高胆固醇血症主要可选用他汀类药物等,通过抑制胆固醇合成来降低血脂;高脂血症中如果是高甘油三酯血症为主,可能会选用贝特类等药物,但具体药物选择要根据患者整体情况,同时要考虑不同人群的用药安全性,比如儿童一般不轻易使用降脂药物,优先以生活方式干预为主。
总之,高胆固醇血症是高脂血症的一种具体类型,它们在概念、发病相关因素、对健康影响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临床实践和健康管理中需要准确区分和针对性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