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睡觉姿势需注意,仰卧位时膝关节下垫薄枕保持轻度屈曲约15°-30°,儿童、成年、不同生活方式及病史患者有相应注意点;健侧卧位时向健侧侧卧,两腿间夹薄枕使患肢外展中立位,年龄、生活方式、病史不同患者有不同注意细节;要避免患肢侧卧位和俯卧位,患肢侧卧位会致骨折端移位等不良后果,俯卧位会使骨折端受应力移位等不利影响,不同年龄、生活方式、病史患者避免这两种睡姿也有各自情况。
一、仰卧位
1.适用情况: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在病情稳定后,仰卧位是较为常见的睡觉姿势之一。
具体姿势:患者可在膝关节下方垫一个薄枕头,使膝关节保持轻度屈曲约15°-30°,这样可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也能保持骨折部位的相对稳定,避免骨折端受到不必要的应力。
年龄因素影响: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在仰卧位时更要注意膝关节屈曲度的合适性,避免过度屈曲影响膝关节的正常发育,一般建议由专业医护人员根据患儿具体骨折情况来确定合适的屈曲角度;而成年患者相对来说骨骼发育成熟,在保持轻度屈曲的基础上舒适度相对更易保证。
生活方式影响:如果患者平时活动量较大,仰卧位时保持合适的膝关节屈曲度有助于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利于后续活动能力的恢复;对于活动量小的患者,同样需要保持合适体位以促进骨折愈合。
病史影响:如果患者本身合并有下肢静脉回流不畅等基础病史,仰卧位时垫高膝关节促进回流的作用更为重要,能有效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状况。
二、健侧卧位
1.适用情况:当患者采用仰卧位感觉不适时,可考虑健侧卧位。
具体姿势:患者向健侧侧卧,在两腿之间夹一个薄枕头,使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避免患肢内收或外旋,防止骨折端移位。一般要求健侧卧位时患肢与身体呈一条直线,不受压,维持骨折部位的良好对位对线。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患者在健侧卧位时,家长要特别注意夹在两腿之间的枕头厚度和位置,确保患肢处于舒适且不影响骨折愈合的外展中立位,防止因体位不当影响骨折恢复;成年患者相对能更好配合保持患肢的正确体位,但也需注意避免长时间健侧卧位导致身体其他部位不适。
生活方式影响:对于有习惯性侧卧位睡眠习惯的患者,转换为健侧卧位时可能需要一定时间适应,但为了骨折恢复需要尽量配合;而没有侧卧位睡眠习惯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小心调整体位以保证患肢处于正确位置。
病史影响:若患者有腰部等其他部位的旧疾,健侧卧位时要注意腰部的舒适情况,可在腰部垫薄枕来维持腰椎的生理曲度,避免因卧位改变加重腰部不适,同时保证患肢的正确体位。
三、避免的睡姿
1.患肢侧卧位:骨折患者千万不能采用患肢侧卧位,因为这种姿势会使患肢受到身体重量的压迫,同时容易导致患肢内收或外旋,从而引起骨折端移位,影响骨折愈合,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畸形愈合等不良后果。
年龄因素影响: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患者,患肢侧卧位都会对骨折恢复产生严重不良影响,儿童骨骼生长潜力大,移位后对未来膝关节功能影响可能更明显;成年患者移位后恢复相对困难,且可能导致长期的膝关节功能障碍。
生活方式影响:有特定睡眠姿势偏好的患者,如习惯患肢侧卧位入睡,需要坚决纠正,即使生活方式习惯如此,为了骨折的良好恢复也必须改变,否则会严重阻碍骨折愈合进程。
病史影响:若患者本身有其他影响肢体血液循环的病史,患肢侧卧位会进一步加重血液循环障碍,不利于骨折部位的血供,延缓骨折愈合时间,同时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2.俯卧位:俯卧位时,膝关节处于过度伸直状态,会使胫骨平台骨折部位受到较大的应力,容易导致骨折端移位,而且俯卧位还会影响呼吸等身体机能,对于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来说是非常不利的睡姿,应尽量避免。
年龄因素影响:儿童俯卧位时由于身体协调性和对骨折部位的感知能力相对较弱,更容易不自觉保持不良姿势导致骨折移位;成年患者俯卧位时也会因膝关节伸直状态影响骨折愈合,且可能因长时间俯卧导致背部等肌肉疲劳等问题。
生活方式影响:习惯俯卧位睡眠的患者,要认识到这种睡姿对骨折恢复的危害,积极改变睡眠习惯,选择有利于骨折恢复的睡姿。
病史影响:有脊柱等部位旧疾的患者,俯卧位会加重脊柱的压力,同时进一步影响胫骨平台骨折的恢复,需格外注意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