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从保持耳部清洁干燥、避免耳部受伤、注意个人生活习惯、预防过敏相关因素、控制基础疾病等方面来保护耳部健康,如日常清洁耳部、避免耳部受伤、避免频繁挖耳、增强机体免疫力、明确并防护过敏原、糖尿病患者控血糖、免疫低下者加强防护等。
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在给孩子洗澡、洗头时,避免水流入外耳道。可以使用棉球轻轻擦拭外耳道外耳道口周围,但不要深入外耳道内部,防止损伤耳道皮肤。成人日常也应注意保持耳部周围皮肤清洁,洗澡后可用干净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外耳道。
游泳后,可让头偏向一侧,单脚跳动,使外耳道内的水流出,也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签轻轻吸干外耳道内的水分,但动作要轻柔。
特殊情况清洁:如果外耳道有耵聍(耳屎),要定期清理,但应避免自行用尖锐器具掏挖,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引发感染。如果耵聍较多或较硬,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进行清理。
避免耳部受伤
日常防护:
在进行可能会损伤耳部的活动时,如使用工具、进行球类运动等,要做好防护措施。例如佩戴合适的耳塞或耳罩,防止异物进入或受到外力撞击。儿童在玩耍时要避免将小物件放入外耳道,家长要加强监管。
乘坐飞机时,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吞咽等动作来调节耳内压力,减少对耳部的影响。对于有耳部疾病的人群,如患有中耳炎等,乘坐飞机前最好咨询医生意见。
耳部受伤后的处理:一旦耳部受到外伤,如擦伤、挫伤等,要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如果伤口较深或有出血不止等情况,应立即就医,防止伤口感染引发外耳道炎。
注意个人生活习惯
避免频繁挖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避免频繁用手指、发卡、棉签等物品挖耳。因为挖耳时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外耳道的天然屏障,从而增加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儿童由于好奇心强,可能会不自觉地挖耳,家长要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增强机体免疫力:
饮食方面:均衡饮食对于维持机体免疫力很重要。各类人群都应保证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儿童应避免挑食、偏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苹果等)、蔬菜(如菠菜、西兰花等)以及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等)。成人也应保持多样化的饮食,避免过度节食或摄入过多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作息方面:充足的睡眠对于免疫力的维持至关重要。儿童每天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学龄前儿童需要10-13小时,学龄儿童需要9-11小时。成人也应保持7-8小时的规律睡眠,避免熬夜。
运动方面: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儿童可以根据年龄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学龄前儿童可以进行户外活动、爬行等,学龄儿童可以参加跑步、跳绳、游泳等运动。成人可以选择慢跑、快走、瑜伽、太极拳等运动方式,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如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预防过敏相关因素
明确过敏原有针对性防护:如果已知自身对外界某些物质过敏,如某些洗发水、染发剂、化妆品等,要避免接触这些过敏原。对于儿童,家长要注意孩子接触的衣物材质、玩具等是否会引起过敏反应。例如,如果孩子对羊毛材质过敏,就应避免让孩子穿着羊毛制品的衣物。
过敏时的处理:如果不慎接触过敏原后出现耳部瘙痒等过敏相关症状,不要用力搔抓耳部。可以用清水轻轻清洗耳部周围皮肤,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过敏药物等进行治疗,防止因搔抓等不当处理导致外耳道皮肤损伤进而引发感染。
控制基础疾病
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注意: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包括外耳道炎。这类患者要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在稳定的范围内。要定期监测血糖,遵循医生制定的降糖治疗方案,包括饮食控制、运动锻炼以及必要的药物治疗等。同时,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洁卫生,一旦发现耳部有异常情况,如瘙痒、疼痛、分泌物等,要及时就医,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等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容易导致外耳道感染难以控制。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防护:对于患有免疫缺陷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导致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除了上述一般的预防措施外,更要加强耳部的防护。要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卫生条件差的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定期对耳部进行检查,一旦出现耳部不适症状,要及时就医,因为免疫功能低下者发生外耳道炎后病情可能进展较快,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