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糖尿病需从饮食、运动、血糖监测、体重、心理及产检等方面管理,饮食要控制总热量、合理分配营养且少食多餐;运动选散步等方式,注意时间频率;血糖监测要按频率用血糖仪;体重增长适度;心理需调节保持乐观;定期产检监测糖化血红蛋白和胎儿情况,按频率进行产检。
一、饮食管理
1.控制总热量:根据孕妇的孕前体重、孕周、活动量等因素计算每日所需总热量。一般来说,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在医生或营养师的指导下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确保既能满足胎儿生长发育的需求,又能控制血糖水平。例如,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孕中晚期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25-30千卡热量。
2.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
碳水化合物:选择复杂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糙米、燕麦等,避免精制糖和高糖食品。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0%-60%。例如,一顿饭中可安排约50-100克的全麦面食作为碳水化合物的来源。
蛋白质: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优质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摄入的一半以上,如瘦肉、鱼类、豆类、蛋类、奶制品等。每日每公斤体重约需1.2-1.5克蛋白质。例如,一位60公斤的孕妇,每日蛋白质摄入量约为72-90克。
脂肪: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鱼油、坚果等,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脂肪占总热量的20%-30%。
3.少食多餐:将一天的食物分成5-6餐,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食物导致血糖急剧升高。例如,可在三餐之间增加2-3次加餐,如一小把坚果、半个水果等。
二、运动管理
1.运动方式选择:适合妊娠糖尿病孕妇的运动方式有散步、孕妇瑜伽、游泳等。散步是较为安全且容易坚持的运动方式,每天可进行3次,每次20-30分钟,速度以孕妇自我感觉稍快但仍能平稳交谈为宜。孕妇瑜伽可以在专业瑜伽教练的指导下进行,有助于增强身体柔韧性和血糖控制能力,但要避免过于剧烈的体式。游泳也是很好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对关节的压力较小,能有效消耗热量且减轻身体负担。
2.运动时间和频率:运动时间最好安排在饭后1-2小时进行,此时血糖相对较高,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每周运动次数至少3次,可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逐渐增加运动频率,但一般不宜超过5次。运动过程中要注意监测血糖,若出现低血糖症状(如头晕、出汗、心慌等),应立即停止运动并进食少量含糖食物。
三、血糖监测
1.监测频率:妊娠糖尿病孕妇需要密切监测血糖,一般每天监测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3.3-5.3mmol/L,三餐后2小时血糖建议控制在4.4-6.7mmol/L。也可以根据病情需要增加监测次数,如夜间血糖等。
2.监测方法:使用血糖仪进行自我监测,按照血糖仪的操作说明正确采血和检测血糖。同时,要注意血糖仪的校准和试纸的有效期,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四、体重管理
1.体重增长控制:妊娠期间体重增长应适度,一般孕前体重正常的孕妇,整个孕期体重增长建议控制在11.5-16千克。每周体重增长不宜超过0.5千克。定期测量体重,根据体重增长情况调整饮食和运动计划。如果体重增长过快,可能提示血糖控制不佳或热量摄入过多,需要及时调整;如果体重增长过慢,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也需要查找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心理调节
1.情绪影响:妊娠糖尿病可能会给孕妇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如担心胎儿健康、对饮食运动限制的不适应等。长期的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血糖的控制。孕妇要认识到妊娠糖尿病通过合理的管理是可以很好控制血糖的,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2.心理调节方法:可以通过与家人朋友沟通交流、参加孕妇健康教育课程等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家人要给予孕妇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孕妇也可以通过听音乐、冥想等方式放松身心,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六、定期产检
1.产检项目:除了常规的产检项目外,妊娠糖尿病孕妇还需要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了解近2-3个月的血糖控制平均水平,一般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6.0%以下。同时,要定期进行胎儿超声检查,监测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如胎儿大小、羊水量等,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胎儿发育异常等问题。
2.产检频率:一般在妊娠早期每2-4周产检一次,妊娠中期每2-3周产检一次,妊娠晚期每周产检一次。具体的产检频率可根据孕妇的个体情况由医生进行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