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滑脱患者可通过仰卧位、俯卧位、站立位锻炼来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性等,不同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及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有相应注意事项,儿童需遵医嘱轻柔锻炼,老年要缓慢轻柔防损伤,女性生理期适当调整,长期不良生活方式者注重锻炼后恢复与姿势纠正。
一、仰卧位锻炼
1.拱桥运动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在床上,双膝屈曲,以足跟、双肘、头部当支点,抬起骨盆,尽量把腹部与膝关节抬平,然后缓慢放下,一起一落为一个动作,连续20-30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1-2组。
作用原理:通过锻炼腰背肌肉力量,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患者都有帮助,能有效改善腰椎滑脱患者腰部肌肉的功能状态,尤其对于长期久坐或久站导致腰部肌肉力量减弱的患者,可逐步恢复肌肉力量,减轻腰椎滑脱带来的不适。
2.直腿抬高运动
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双腿伸直,轮流抬起,尽量使下肢与身体成直角,每次抬高持续5-10秒,然后缓慢放下,每侧下肢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2-3组。
作用原理:主要锻炼下肢及腰部相关肌肉,对于腰椎滑脱患者,在锻炼过程中能促进腰部血液循环,同时增强下肢肌肉力量,间接对腰椎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都可进行,生活方式不影响该运动的开展,病史方面,只要患者身体状况允许,无急性疼痛发作等情况即可进行。
二、俯卧位锻炼
1.小飞燕运动
操作方法:患者俯卧在床上,双臂放于身体两侧,双腿伸直,然后将头、上肢和下肢用力向上抬起,离开床面,形似飞燕,坚持3-5秒后缓慢放下,连续做10-15个为一组,每天早晚各做1-2组。
作用原理:着重锻炼腰背肌,对腰椎滑脱患者有很好的腰背肌强化作用,不同年龄层的患者都可尝试,性别差异不影响该运动,生活方式上,无论是从事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的患者,都能通过此运动改善腰部肌肉状况,病史方面,稳定期的腰椎滑脱患者适合进行该锻炼。
三、站立位锻炼
1.腰部伸展运动
操作方法:患者双脚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缓慢向后伸展腰部,尽量达到最大幅度,保持5-10秒后恢复直立姿势,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可做2-3组。
作用原理:有助于增加腰椎的活动度,改善腰部的柔韧性,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的腰椎滑脱患者,能在站立状态下锻炼腰部肌肉,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尤其对于长期站立工作的患者,可缓解腰部疲劳,减轻腰椎滑脱带来的不良影响。
2.体转运动
操作方法:患者双脚分开与肩同宽站立,双手叉腰,然后缓慢向左右两侧转动腰部,转动时要尽量带动上半身,每侧转动保持5-10秒,重复10-15次为一组,每天进行2-3组。
作用原理:通过腰部的转动锻炼,能进一步增强腰部肌肉的力量和腰椎的稳定性,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均可进行,生活方式上,无论是从事何种活动的患者,都能通过该运动改善腰部的功能状态,病史方面,在腰椎滑脱病情稳定时适合进行此锻炼。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腰椎滑脱相对较少见,若发生儿童腰椎滑脱,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儿童骨骼等处于发育阶段,锻炼方法和强度与成人有很大不同,要避免过度锻炼导致骨骼发育异常等情况,主要以简单的、轻柔的腰部肌肉放松和小幅度活动为主,如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轻度的俯卧位抬头等简单动作,以促进腰部肌肉的正常发育和腰椎的良好状态。
老年患者:老年腰椎滑脱患者进行锻炼时要注意动作缓慢、轻柔,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老年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剧烈运动容易导致腰部损伤加重。例如在进行拱桥运动时,抬起骨盆的幅度不宜过大,速度要慢,防止因骨质疏松引起椎体进一步损伤。同时,要根据自身身体状况调整锻炼强度和时间,若在锻炼过程中出现腰部疼痛加剧等不适,应立即停止锻炼并咨询医生。
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生理期时,若腰椎滑脱症状不严重,可适当调整锻炼强度,如减少俯卧位小飞燕运动的幅度和次数等;若症状较明显,则应暂停锻炼,避免因生理期身体的特殊性导致腰部不适加重。而在非生理期,可按照正常的锻炼方法进行,利用锻炼增强腰部肌肉力量,稳定腰椎。
有长期不良生活方式患者:对于长期久坐、久站或弯腰工作的腰椎滑脱患者,在锻炼时除了按照上述方法进行常规锻炼外,更要注重锻炼后的恢复和日常姿势的纠正。例如久坐后要定时进行上述锻炼动作,工作间隙多做腰部伸展等运动,以抵消不良生活方式对腰椎的不利影响,逐步恢复腰椎的正常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