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需从生活方式、日常护理、病情监测就医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多方面进行管理。生活方式上适度运动、控制体重,避免加重负荷动作;日常护理要保暖、保持正确姿势;需监测病情,严重时及时就医;老年、女性、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有各自注意要点。
一、生活方式方面
1.运动管理
适度运动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有益,可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游泳时水的浮力能减轻膝关节负重,每星期可进行3-5次,每次30-60分钟;骑自行车时座椅高度和车把位置要调整合适,以骑行过程中膝关节无明显疼痛为宜,每次骑行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对于肥胖患者,运动还能帮助减轻体重,每减轻1公斤体重,膝关节所受压力约可减轻3-4公斤,进一步缓解膝关节负担。
避免长时间站立、跪姿、深蹲等加重膝关节负荷的动作。长时间站立会使膝关节持续承受身体重量,跪姿时膝关节处于屈曲且承受较大压力的状态,深蹲时膝关节所受应力也会显著增加,这些动作会加速膝关节软骨的磨损。
2.体重控制
体重超标会增加膝关节的负担,患者应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控制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正常范围为18.5-23.9。若BMI超过24,需进行减重。饮食上要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的比例。例如,每天减少500千卡左右的热量摄入,配合每周15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一般3-6个月可使体重逐渐下降至合理范围。
二、日常护理方面
1.关节保暖
膝关节对寒冷刺激较为敏感,寒冷会导致膝关节周围血管收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加重疼痛和不适。在寒冷天气或空调房间中,应注意膝关节保暖,可佩戴护膝。护膝要选择合适的材质和厚度,以感觉温暖但不影响膝关节正常活动为宜,如在气温10℃以下时,佩戴厚度适中的棉质护膝能有效保持膝关节温度。
2.正确姿势
无论是站立、行走还是坐姿,都要保持正确姿势。站立时双脚分开与肩同宽,重心均匀分布在双脚;行走时步伐不宜过大,步速适中,保持身体直立;坐姿时应选择有靠背的椅子,膝关节屈曲约90-120度,避免跷二郎腿等不良坐姿,长期不良坐姿会改变膝关节的力学结构,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情。
三、病情监测与就医方面
1.病情监测
患者要密切关注膝关节的症状变化,如疼痛程度、肿胀情况、活动受限程度等。可以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来自我评估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0分为剧痛,定期记录评分变化。如果疼痛突然加重、肿胀明显且伴有发热等症状,可能提示病情有变化。
2.及时就医
当出现膝关节严重疼痛、活动严重受限、行走困难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例如,经过一段时间的保守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或者出现膝关节畸形等情况,需要由医生进一步评估,可能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磁共振成像(MRI)等,以明确膝关节软骨、半月板、韧带等结构的损伤情况,从而制定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往往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日常生活中要更加注意控制基础疾病,以稳定病情。例如,高血压患者要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患者要注意饮食控制和血糖监测,保持血糖在合理范围,因为高血糖会影响膝关节局部的代谢和修复,不利于病情恢复。同时,老年患者行动相对迟缓,要注意防止跌倒,跌倒可能会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损伤,甚至导致骨折等更严重的并发症。
2.女性患者
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会影响膝关节软骨的代谢,增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病风险或加重病情。绝经后女性除了遵循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可适当增加钙的摄入,如通过饮食多食用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以维持骨骼健康,减轻膝关节的负担。同时,女性在选择鞋子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鞋底,避免穿高跟鞋等会改变膝关节力学环境的鞋子,平底鞋要选择有一定缓冲功能的,以减少行走时对膝关节的冲击。
3.儿童及青少年
虽然儿童及青少年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相对较少,但一些先天性膝关节发育异常等情况也可能导致发病。对于有膝关节疼痛等不适的儿童青少年,要及时就医检查。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损伤膝关节,如避免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篮球、足球等运动,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运动后要进行适当的放松,以减少膝关节的损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