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钾血症是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病理状态,分轻、中、重度,有摄入不足、丢失过多、分布异常等病因,通过血清钾测定诊断,治疗需治原发病、依程度补钾,特殊人群补钾有注意事项。
一、低钾血症的定义
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低于3.5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钾离子在维持细胞的正常代谢、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
1.轻度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在3.0-3.5mmol/L之间时,可能仅有一些非特异性的表现,如乏力、轻度肌肉酸痛等,一般对机体功能影响相对较小,但也需要引起重视,因为若不及时纠正可能会进一步发展。对于儿童来说,轻度低钾可能影响其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肌肉功能正常发挥,比如可能导致运动协调能力较同龄正常血钾儿童稍差;对于老年人,轻度低钾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心脏的电生理稳定性,虽然此时可能没有明显的严重临床症状,但长期积累也可能增加心脏疾病的风险。
2.中度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在2.5-3.0mmol/L之间时,除了乏力、肌肉酸痛外,可能会出现较明显的神经肌肉症状,如肌肉无力加重,甚至可能影响呼吸肌,导致呼吸肌无力,对于儿童而言,可能会影响其呼吸功能,出现呼吸浅快等情况;老年人则可能因为呼吸肌无力增加肺部感染的风险,因为呼吸无力会导致痰液排出不畅。同时,还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3.重度低钾血症:血清钾浓度低于2.5mmol/L时,情况较为危急,可出现严重的神经肌肉障碍,如肌肉麻痹,累及呼吸肌时可导致呼吸衰竭,这是非常危险的情况,会直接威胁生命;心脏方面可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严重心律失常都可能在短时间内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对于儿童重度低钾,还可能影响其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和功能,导致反应迟钝等情况;老年人重度低钾除了心脏和呼吸方面的严重风险外,还可能因为电解质紊乱进一步影响肝肾功能等多器官功能。
三、低钾血症的常见病因
1.摄入不足:长期禁食、少食,比如一些患有恶性肿瘤晚期不能进食的患者,或者一些因各种原因导致摄入含钾食物过少的人群,钾的摄入不足会导致血钾降低。儿童如果长期挑食、饮食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出现钾摄入不足的情况,影响其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钾供应。
2.丢失过多
胃肠道丢失:严重的腹泻、呕吐、胃肠减压等情况,会使大量的钾从胃肠道丢失,例如急性胃肠炎患者频繁腹泻时,钾随着粪便大量排出。儿童由于胃肠道功能发育尚不完善,更容易因为胃肠道疾病导致钾丢失过多,从而引发低钾血症,且儿童腹泻导致低钾时,可能会更快出现精神萎靡等严重表现。
肾脏丢失:某些肾脏疾病,如肾小管性酸中毒、急性肾衰竭多尿期等,会使肾脏排钾增多;一些利尿剂的使用,如呋塞米等,也会导致肾脏排钾增加,引起低钾血症。对于老年人,本身肾脏功能有一定程度的减退,使用利尿剂时更容易出现钾丢失过多的情况,因为肾脏对钾的调节能力下降。
3.钾分布异常:如家族性周期性麻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情况,可导致钾向细胞内转移,引起血清钾浓度降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由于甲状腺激素过多,会促进钠-钾-ATP酶的活性,使钾向细胞内转移,从而出现低钾血症。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对其生长发育和代谢的影响更为显著,可能会出现生长迟缓、代谢紊乱等一系列问题。
四、低钾血症的诊断
通过血清钾测定即可明确诊断,同时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等综合判断。例如有腹泻病史且出现乏力等表现的患者,检测血清钾低于3.5mmol/L,即可诊断为低钾血症。对于儿童,还需要考虑其年龄相关的生理特点,比如婴儿的血钾正常范围与儿童、成人略有不同,但一般也遵循血清钾低于3.5mmol/L为低钾的标准,在诊断时要充分考虑儿童的生长发育阶段对血钾变化的耐受程度等因素。
五、低钾血症的治疗原则
首先要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低钾血症的严重程度补充钾剂。对于轻度低钾,可以通过口服补钾,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等;对于中重度低钾,可能需要静脉补钾,但静脉补钾要注意速度和浓度等问题,避免引起高钾血症等并发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于特殊人群,如儿童,静脉补钾时要严格控制速度,防止出现不良反应;老年人则要注意监测心脏功能等,因为补钾过程中可能对心脏电生理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