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位翻身起床有技巧,准备时调整姿势、控制呼吸,翻身时向健侧并坐起,还可借助靠背垫、起床助力器等工具起床,起床后要注意保持正确姿势,短期限制活动范围并逐渐增加活动量,成人和儿童在各环节需注意相应要点以保障安全和促进恢复。
一、仰卧位翻身起床技巧
1.准备阶段
姿势调整:患者首先保持仰卧位,双腿屈曲,双脚平放在床上,双手可交叉放在腹部位置。对于有肋骨骨折的患者,要特别注意避免胸部过度用力,以减轻骨折部位的疼痛。如果是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发育尚未完全,更要轻柔操作。儿童肋骨骨折后起床时,家长需格外小心,动作要缓慢平稳,防止加重损伤。
呼吸控制:深呼吸后缓慢呼气,利用腹部肌肉的力量来辅助身体移动。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都要注意呼吸的节奏,避免因呼吸急促导致骨折部位疼痛加剧。成人在深呼吸时要保证胸廓起伏不要过大,儿童则要在家长的引导下进行适当的呼吸配合。
2.翻身动作
向健侧翻身:健侧手臂先用力,带动身体向健侧转动。对于肋骨骨折患者,健侧通常是指没有骨折或者骨折较轻的一侧。在翻身过程中,要让身体整体转动,保持脊柱在一条直线上,避免扭曲。儿童由于身体柔韧性较好,但骨骼脆弱,家长在帮助儿童向健侧翻身时,要用双手平稳托住儿童的肩部和臀部,缓慢用力,使儿童身体均匀转动。
坐起动作:在向健侧翻身接近完成时,利用手臂的力量慢慢撑起上半身,使身体坐起。坐起时要保持胸部稳定,骨折部位尽量不要受到压迫。成人坐起时可以先将身体转向床边一侧,然后用手臂支撑慢慢坐起;儿童则需要家长在一旁协助,用双手分别扶住儿童的肩部和腰部,缓慢助力坐起,确保坐起过程中儿童的肋骨骨折部位不受额外的压力。
二、借助辅助工具起床技巧
1.使用靠背垫
放置靠背垫:在床头放置合适高度的靠背垫,患者仰卧位时,背部靠在靠背垫上。对于肋骨骨折患者,靠背垫的高度要适中,以能够辅助坐起且不压迫骨折部位为宜。成人可以选择厚度在10-15厘米左右的靠背垫,儿童则要根据其身高和骨折情况选择更合适的小型靠背垫。
坐起过程:患者利用手臂的力量,先将身体向上抬起,背部依靠在靠背垫上,然后慢慢将双腿移到床边,再借助手臂的力量完全坐起。成人坐起时要注意保持身体平衡,儿童坐起时家长要在旁边观察,确保儿童能够平稳地借助靠背垫坐起,避免因平衡问题导致摔倒或加重肋骨骨折。
2.使用起床助力器
安装与调整:将起床助力器安装在合适的位置,根据患者的身高和身体状况调整助力器的高度和角度。对于肋骨骨折患者,要确保助力器能够在患者坐起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且不会对骨折部位造成挤压。成人调整助力器时要保证其稳固性,儿童使用的助力器则要选择儿童专用且经过安全认证的产品,并由家长协助调整到合适状态。
借力坐起:患者握住起床助力器的把手,利用助力器的支撑力慢慢将身体撑起坐起。成人坐起时要均匀用力,通过助力器平稳地完成坐起动作;儿童坐起时家长要在旁边指导儿童正确握住把手,并在儿童发力时给予适当的助力和保护,确保儿童在使用起床助力器坐起过程中安全,肋骨骨折部位不受影响。
三、起床后的注意事项
1.姿势保持
站立姿势:坐起后,站立时要保持身体挺直,双手可以放在腰部两侧,减轻胸部的压力。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站立时都要注意保持平衡,避免因身体晃动导致肋骨骨折部位疼痛加剧。成人站立时可以先小范围移动双脚调整重心,儿童则需要家长在旁边搀扶,确保儿童站立稳定后再慢慢活动。
坐姿保持:如果需要坐下休息,要选择有靠背的椅子,坐下时缓慢平稳,背部靠在椅背上,双腿自然分开,保持舒适的坐姿,减轻肋骨骨折部位的负担。成人选择椅子时要注意椅子的舒适度和稳定性,儿童则要使用适合儿童身高的椅子,并在家长的监督下保持正确的坐姿。
2.活动限制
短期活动范围:起床后的短期内,活动范围不宜过大,避免快速转身、大幅度弯腰等动作,防止肋骨骨折部位受到牵拉或碰撞。成人在起床后的1-2天内,活动范围应控制在床边周围,儿童则要在家长的陪伴下在较小的空间内活动,如在卧室范围内缓慢行走,避免进行剧烈的身体活动。
逐渐增加活动量:随着身体的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要始终注意观察自身感觉,若出现肋骨骨折部位疼痛明显加重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活动并休息。成人可以在1-2天后,在家长或医护人员的陪同下,短距离缓慢行走,然后根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时间和距离;儿童则要在家长的密切关注下,从短时间的室内活动开始,逐步增加活动量,确保在活动过程中肋骨骨折能够顺利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