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外耳道炎分为急性和慢性,常见症状有疼痛、分泌物增多、听力下降等,家庭初步处理要保持清洁、避免刺激,严重或反复发作需及时就医,医疗治疗包括局部清洁用药、全身用抗生素等,不同年龄段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可通过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受伤、增强免疫力来预防。
一、外耳道炎的定义与分类
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或皮下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外耳道炎和慢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又包括弥漫性外耳道炎和坏死性外耳道炎等;慢性外耳道炎多由急性外耳道炎迁延不愈或局部刺激等因素引起。
二、小孩外耳道炎的常见症状
1.疼痛:小孩可能会出现耳部疼痛,尤其是在牵拉耳廓或按压耳屏时疼痛加剧,年龄较小的患儿可能会表现出哭闹不安、频繁用手抓耳等症状。这是因为外耳道的神经比较丰富,炎症刺激会引起明显的疼痛感觉。
2.分泌物增多:外耳道可能会有分泌物,急性外耳道炎初期分泌物可能为稀薄的浆液性,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变为脓性分泌物;慢性外耳道炎分泌物一般为黏稠性。分泌物的刺激可能会引起耳部的不适感。
3.听力下降:如果炎症影响到鼓膜,可能会导致小孩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导致鼓膜传导声音的功能受到影响。
三、小孩外耳道炎的家庭初步处理
1.保持外耳道清洁:可以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表面的分泌物,但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深入外耳道过深,以免损伤外耳道皮肤。如果分泌物较多较黏稠,不要强行清理,应及时就医,由医生进行专业处理。
2.避免刺激外耳道:要让小孩避免挖耳,同时也要注意避免污水进入外耳道,比如在洗澡、游泳时可以使用耳塞等防护用品,防止污水浸泡外耳道加重炎症。
四、及时就医的情况
1.症状严重:如果小孩耳部疼痛剧烈、发热持续不退、分泌物有恶臭等情况,应立即带小孩就医。因为坏死性外耳道炎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颅底骨髓炎、脑膜炎等,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2.反复发作:如果小孩外耳道炎反复发作,也需要及时就医,排查是否存在全身性疾病等其他诱因,比如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会增加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和导致病情反复。
五、医疗专业治疗
1.局部治疗
清洁外耳道:医生会用合适的溶液对外耳道进行清洁,如3%过氧化氢溶液等,清除外耳道内的分泌物,保持外耳道清洁,有利于炎症的消退。
局部用药:根据外耳道炎的类型和病情,可能会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等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例如,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外耳道炎,会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来抑制细菌生长,减轻炎症。
2.全身治疗
抗生素应用:如果是细菌感染较重的外耳道炎,可能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但在使用抗生素时,要严格遵循医嘱,根据小孩的年龄、体重等因素合理选择抗生素,并且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彻底杀灭细菌,防止病情复发。
对症治疗:如果小孩伴有发热等症状,会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如使用退热药物等,但要注意退热药物的选择要适合儿童使用,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
六、不同年龄段小孩外耳道炎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1.婴儿期:婴儿外耳道炎可能更容易被忽视,因为婴儿不会准确表达耳部不适。家长要注意观察婴儿是否有频繁抓耳、哭闹不安等异常表现。在护理时,更要特别小心,清洁外耳道时动作务必轻柔,避免损伤婴儿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同时,由于婴儿免疫力相对较低,一旦怀疑有外耳道炎,应尽早带婴儿就医,因为婴儿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2.幼儿期及儿童期:幼儿和儿童能够部分表达耳部不适,但仍需要家长密切关注。此阶段的儿童如果患有外耳道炎,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医生的治疗,按时用药。同时,要注意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如不随意挖耳等,但也要注意避免因为过度限制儿童活动而影响其正常生活。并且,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体重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七、预防小孩外耳道炎的措施
1.保持耳部清洁干燥:教导小孩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定期清洁外耳道,但要注意方法正确,避免损伤外耳道。在洗头、洗澡或游泳后,及时将外耳道的水分擦干,可以使用干净的棉球轻轻擦拭外耳道。
2.避免耳部受伤:要注意保护小孩的耳部,避免耳部受到外伤,如避免暴力牵拉耳廓等。在进行一些可能会损伤耳部的活动时,如参加剧烈运动等,要采取防护措施。
3.增强机体免疫力:让小孩保持均衡的饮食,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减少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从而降低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例如,保证小孩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让小孩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每周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