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需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评估诊断,治疗分保守和手术,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不同人群有特殊考虑,保守治疗包括固定制动、止痛、促进愈合和呼吸管理等,手术用于特定情况且术后有相应护理,不同人群治疗各有特点需综合考量。
一、评估与诊断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受伤机制,比如是直接暴力(如车祸撞击、重物砸压)还是间接暴力(如剧烈咳嗽、高处坠落时胸部的瞬间受力)等情况,不同的受伤机制可能提示不同严重程度的肋骨骨折,对于儿童还要了解其生长发育情况及既往健康史,因为儿童肋骨弹性较好,骨折特点可能与成人不同。
2.体格检查:
局部压痛:骨折部位有明显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擦感或闻到骨擦音,但儿童由于病情表述不清及检查配合度问题,骨擦感等体征可能不明显。
胸廓挤压征:双手挤压患者胸骨或双侧胸廓前后端,骨折处会出现疼痛加剧,这对肋骨骨折的诊断有重要意义,不过对于婴幼儿要轻柔操作。
3.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初步筛选肋骨骨折的常用方法,可发现大部分明显的肋骨骨折,但对于肋软骨连接处骨折、无明显移位的骨折可能显示不清,在检查时要注意不同年龄组肋骨的X线表现差异,儿童肋骨骨化中心未完全形成时可能影响判断。
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能更清晰地显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骨折断端移位情况以及是否合并胸腔内器官损伤,如肺部挫伤、血胸、气胸等,对于复杂的肋骨骨折评估更有价值,在考虑辐射剂量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儿童更需谨慎选择。
二、治疗
1.保守治疗:
固定制动:
对于单根单处肋骨骨折,可采用胸带外固定,通过限制胸廓过度活动来减轻疼痛,促进骨折愈合,胸带固定时要注意松紧度适宜,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影响呼吸和循环功能,儿童使用胸带时要根据胸围调整合适尺寸。
对于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形成的连枷胸,病情较轻时也可尝试用厚敷料加压包扎浮动胸壁,以消除胸壁反常呼吸运动,包扎时要注意压力均匀,避免局部皮肤受压损伤。
止痛治疗:
非甾体类抗炎药:可口服布洛芬等,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发挥镇痛抗炎作用,但儿童要慎用,需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年龄和体重调整,且要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局部封闭:对于疼痛明显的骨折部位,可采用利多卡因等进行局部封闭注射,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儿童操作需更加精准小心。
促进骨折愈合:可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促进骨骼代谢,帮助骨折愈合,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对骨折恢复尤为重要,可通过饮食或补充剂来保证。
呼吸管理: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咳痰,预防肺部感染和肺不张,对于儿童要协助其进行有效的呼吸训练,比如教患儿进行吹气球等简单呼吸练习,家长要帮助患儿定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
2.手术治疗:
适应证:
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导致严重连枷胸,经保守治疗反常呼吸运动不能纠正,影响呼吸循环功能时,需行手术内固定,如采用钢板固定等方式,手术时机要把握好,一般在伤情稳定后尽早进行。
合并有胸腔内脏器损伤需手术处理时,如合并严重肺裂伤、进行性血胸等,要同时进行胸腔内损伤的修复及肋骨骨折的处理。
术后护理:术后要密切观察胸廓运动情况、呼吸功能及切口愈合情况等,儿童术后要注意切口的护理,防止感染,同时继续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等促进康复。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儿童:
儿童肋骨韧性大,骨折多为青枝骨折,处理上更倾向于保守治疗,固定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固定器具,避免影响胸廓发育,在疼痛管理上尽量选择对儿童影响小的方法,如非药物的安抚等,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对骨折恢复的需求。
儿童的呼吸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儿童呼吸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对儿童危害更大,所以要积极鼓励和协助儿童进行呼吸功能锻炼。
2.老年人:
老年人肋骨骨质疏松,骨折后愈合能力较差,且常合并有慢性心肺疾病等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心肺功能的监测,保守治疗时要注意固定的牢固性和舒适性,同时要积极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由于老年人可能存在认知和行动不便等情况,家属要加强护理,确保患者得到良好的照护。
对于需要手术的老年患者,要充分评估其全身状况,包括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和时机,术后康复要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康复训练方案。
3.孕妇:
孕妇发生肋骨骨折时,治疗要兼顾胎儿安全,保守治疗是主要方式,固定时要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固定材料,止痛要选择对胎儿无明显不良影响的药物,如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等,在进行影像学检查时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胎儿,如使用铅衣覆盖腹部等。
孕妇的呼吸管理也很关键,要鼓励其有效呼吸,预防孕期常见的肺部并发症,同时要密切观察胎儿的情况,因为剧烈疼痛等可能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