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患者护理包括一般护理(体位、环境)、疼痛护理(非药物、药物)、呼吸功能护理(呼吸训练、病情观察)、伤口护理(清洁、固定装置)、饮食护理(营养均衡、多饮水),针对不同年龄患者有相应调整。
一、一般护理
1.体位护理
对于肋骨骨折患者,应协助其采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这样有利于呼吸,减轻疼痛。半卧位可使膈肌下降,增大胸腔容积,改善呼吸功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呼吸等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更要注意保持合适体位,避免胸廓受压加重损伤。老年患者可能伴有心肺功能减退,半卧位能更好地维持呼吸循环功能。
定时协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要注意保持胸廓稳定,避免骨折端移位,减少疼痛。翻身动作应轻柔,协调一致,防止因翻身不当导致二次损伤。
2.环境护理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舒适,温度保持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适宜的环境可使患者身心放松,有利于休息和康复。对于儿童患者,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减少其哭闹,降低胸廓的异常活动;老年患者对环境变化更敏感,合适的环境温度湿度有助于维持机体的生理稳定。
保持病房空气流通,但要避免直接吹风,防止患者受凉感冒,因为咳嗽、打喷嚏等会加重肋骨骨折处疼痛,甚至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
二、疼痛护理
1.非药物止痛方法
指导患者使用放松技术,如深呼吸、冥想等。深呼吸可使胸廓保持相对稳定,减轻骨折处的受力,从而缓解疼痛。例如,指导患者缓慢吸气,使腹部隆起,然后缓慢呼气,每次深呼吸持续5~10秒,重复10~15次。儿童患者可能难以理解深呼吸的方法,可采用吹泡泡等游戏方式引导其进行呼吸练习;老年患者可根据其身体状况适当调整深呼吸的频率和强度。
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如让患者听舒缓的音乐、看喜欢的书籍或电视节目等。转移注意力能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从而减轻疼痛感受。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选择合适的转移注意力方式,儿童可选择色彩鲜艳的卡通节目,老年患者可选择其熟悉的传统戏曲等。
2.药物止痛
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等。但要注意药物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于儿童患者,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反应的药物;老年患者可能伴有肝肾功能减退,使用药物时要密切监测,防止药物蓄积中毒。
三、呼吸功能护理
1.呼吸训练
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咳痰训练。咳嗽时用双手固定患者胸廓两侧,以减轻咳嗽引起的骨折处疼痛和防止骨折端移位。训练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将痰液咳出。儿童患者咳嗽力量较弱,可在其咳嗽时适当给予胸部辅助,帮助排出痰液,但要注意力度适中;老年患者咳嗽反射可能减弱,更要加强胸部辅助,并鼓励其定时进行呼吸训练。
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如缩唇呼吸。指导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然后缩唇缓慢呼气,呼气时间是吸气时间的2倍,每次练习10~15分钟,每日3~4次。缩唇呼吸可增加气道阻力,防止呼气时小气道过早塌陷,改善肺通气功能。不同年龄患者缩唇呼吸的频率和强度可适当调整,儿童可适当缩短每次练习时间,增加练习次数;老年患者要根据自身耐受情况进行。
2.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及发绀情况。如果患者出现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情况,提示可能存在气胸、血胸等并发症,需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儿童患者呼吸频率本身比成人快,要注意观察其呼吸频率的变化是否超出正常范围;老年患者呼吸功能储备差,一旦出现呼吸异常要及时干预。
四、伤口护理
1.伤口清洁
对于开放性肋骨骨折患者,要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更换敷料,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伤口感染。更换敷料时要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液、渗血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儿童患者皮肤娇嫩,更换敷料时要动作轻柔,选择刺激性小的敷料;老年患者可能伴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伤口愈合能力差,更要加强伤口观察和护理。
2.固定装置护理
如果患者采用胸带等固定装置,要注意观察固定的松紧度。固定过紧会影响呼吸和血液循环,固定过松则起不到固定骨折端的作用。要经常检查胸带的松紧度,一般以能容纳1~2指为宜。对于儿童患者,胸带固定要根据其胸廓发育情况调整松紧度,避免影响胸廓正常生长;老年患者皮肤松弛,要注意胸带的固定情况,防止移位。
五、饮食护理
1.营养均衡
给予患者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钙等营养物质的饮食,以促进骨折愈合。蛋白质是组织修复的重要原料,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维生素C有助于胶原蛋白合成,可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如橙子、菠菜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喝牛奶、吃虾皮等。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更高,要保证足够的营养摄入以支持骨骼修复和身体发育;老年患者由于消化功能减退等原因,要注意饮食的易消化性,同时保证营养充足。
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以保持呼吸道黏膜湿润,有利于痰液排出。儿童患者要注意引导其多饮水,可通过提供喜欢的饮品等方式增加饮水量;老年患者要根据其心肾功能情况合理调整饮水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