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骨质疏松受骨代谢相关因素(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失衡、女性雌激素水平变化)、营养因素(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生活方式因素(运动减少、吸烟与酗酒)、疾病与药物因素(慢性疾病影响、药物不良影响)影响,女性绝经后等人群需保证钙和维生素D摄入、适当运动、避免不良习惯、定期检测骨密度来预防。
一、骨代谢相关因素
1.破骨细胞与成骨细胞失衡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骨代谢处于动态变化中,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强,而成骨细胞的功能逐渐减退。正常情况下,破骨细胞负责骨吸收,成骨细胞负责骨形成,两者保持平衡以维持骨量稳定。但老年人这种骨代谢的平衡被打破,骨吸收大于骨形成,导致骨量逐渐丢失。例如,有研究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骨组织活检发现,老年人骨小梁的数量减少,骨皮质变薄,就是骨吸收与成骨细胞功能减退失衡的表现。
这一过程受多种细胞因子调节,老年人身体内相关细胞因子的分泌发生改变,影响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功能。如白细胞介素-6(IL-6)等细胞因子在老年人中分泌异常,进一步加剧了骨吸收与成骨形成的失衡。
2.雌激素水平变化(针对女性)
对于女性老年人,绝经后雌激素水平显著下降。雌激素对骨代谢有重要的保护作用,它可以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促进成骨细胞的功能。绝经前,雌激素维持着骨量的相对稳定,而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大幅降低,使得骨吸收加速,骨量丢失加快,从而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绝经后女性在最初的几年内骨量丢失速度较快,每年骨量丢失可达1%-3%左右,明显高于绝经前的骨代谢速度。
二、营养因素
1.钙摄入不足
老年人往往存在钙摄入不足的情况。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需要不断从饮食中摄取钙来维持骨量。然而,老年人的胃肠道功能有所减退,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同时如果饮食中钙的来源不足,比如日常饮食中乳制品、豆制品等富含钙的食物摄入过少,就会导致体内钙缺乏。例如,一些老年人因为牙齿缺失等原因,不愿意食用富含钙的食物,长期下来就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的状况。
钙摄入不足会使骨骼中的钙不断流失,因为骨骼在维持血钙平衡时,会释放钙到血液中,以保证血钙的稳定,长期如此就会导致骨量减少,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
2.维生素D缺乏
老年人维生素D缺乏较为常见。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对骨代谢也有直接的调节作用。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因为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需要经紫外线照射转化为维生素D,而老年人户外活动相对较少,皮肤接受紫外线照射的机会减少,导致内源性维生素D合成不足。另外,饮食中维生素D的摄入也可能不足,一些老年人的饮食结构不合理,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鱼类、动物肝脏等摄入较少。
维生素D缺乏会影响钙的吸收利用,进而影响骨代谢,使骨矿化受阻,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有研究显示,维生素D缺乏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概率明显高于维生素D水平正常的老年人。
三、生活方式因素
1.运动减少
老年人通常运动较少,而运动对维持骨量至关重要。运动可以通过机械应力刺激骨组织,促进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量。当老年人运动量减少时,骨骼所受到的机械应力刺激不足,成骨细胞的功能得不到有效激发,骨形成减少,而破骨细胞的活性相对增加,导致骨量丢失。例如,长期久坐或卧床的老年人,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快于经常进行适当运动的老年人。
不同类型的运动对骨量的影响不同,负重运动如步行、跑步等对骨骼的刺激作用更强。老年人如果能定期进行适量的负重运动,可以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2.吸烟与酗酒
吸烟会对骨代谢产生不良影响。烟草中的有害物质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功能,抑制骨形成,同时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增加尿钙的排泄,导致骨量丢失。研究发现,吸烟的老年人骨密度下降的速度比不吸烟的老年人更快。
酗酒也会损害骨代谢。过量饮酒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抑制肠道对钙的吸收,同时还会直接影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功能,导致骨量减少。长期酗酒的老年人患骨质疏松的风险显著升高。
四、疾病与药物因素
1.慢性疾病影响
一些慢性疾病会增加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例如,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老年人,疾病本身以及治疗疾病所使用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都可能影响骨代谢。类风湿关节炎会导致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进而使老年人运动减少,骨量丢失加快;而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会抑制成骨细胞的活性,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导致骨量快速丢失。
患有糖尿病的老年人,高血糖状态会影响骨代谢。糖尿病会导致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影响骨基质的形成,同时还会通过多种途径影响钙的代谢,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概率。
2.药物的不良影响
某些药物长期使用会对骨代谢产生不良作用。除了上述提到的糖皮质激素外,一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导致钙吸收障碍,进而引起骨质疏松。老年人如果因为其他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这类药物,就需要密切关注骨代谢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五、特殊人群提示
对于老年人,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的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在生活中应保证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可通过多食用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等,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制剂。同时,要适当进行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负重或非负重运动,以维持骨量。对于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要关注骨代谢情况,尽量选择对骨代谢影响较小的治疗方案。此外,要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