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需从血糖、血压、血脂、足部、眼部、肾脏等方面进行综合管理。血糖控制目标个体化,选合适药物;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首选ACEI或ARB;血脂LDL-C等有目标,用他汀等药物;足部要日常观察清洁、选合适鞋袜;眼部定期检查;肾脏用ACEI或ARB减蛋白尿、控血压血糖。
一、血糖控制
1.目标设定
对于大多数非妊娠成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应控制在小于7%,但需根据年龄、预期寿命、并发症等因素个体化调整。例如,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患者可尝试更严格的控制,而老年、有严重并发症或低血糖风险高的患者控制目标可适当放宽。多项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糖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如视网膜病变、肾病等)的发生风险。
空腹血糖一般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应小于10.0mmol/L。通过合理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来实现血糖的稳定控制。饮食方面要根据患者的体重、活动量等计算热量摄入,合理分配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比例;运动则建议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时间可分散在全天,避免空腹运动以防低血糖。
2.药物选择与调整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可作为2型糖尿病的一线用药,能改善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对于餐后高血糖明显的患者,可选用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适用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口服药物控制不佳或有严重并发症等情况。药物的调整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根据血糖监测结果逐步优化治疗方案,同时要密切关注药物的不良反应,如低血糖、胃肠道反应等。
二、血压管理
1.控制目标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应控制在小于130/80mmHg。如果患者伴有蛋白尿,血压控制目标应更严格,尽量小于125/75mmHg。高血压会加速糖尿病患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如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大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同时加重肾脏病变等微血管并发症。
2.降压药物选择
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这类药物不仅能降压,还对糖尿病肾病有保护作用。例如,ACEI可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减少尿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ARB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发挥作用,同样具有保护肾脏和心血管的作用。如果单一药物控制不佳,可联合使用钙通道阻滞剂、利尿剂等其他降压药物。用药过程中要监测血压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如ACEI可能引起干咳等。
三、血脂调控
1.控制目标
糖尿病患者应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控制在小于2.6mmol/L,若合并心血管疾病,LDL-C应控制在小于1.8mmol/L。同时要关注甘油三酯(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TG应小于1.7mmol/L,HDL-C男性应大于1.0mmol/L,女性应大于1.3mmol/L。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风险,进而导致心血管并发症。
2.调脂药物应用
他汀类药物是调脂的首选药物,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稳定斑块。对于TG升高明显的患者,可选用贝特类药物。在使用调脂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如他汀类药物可能引起肝酶升高、肌痛等,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肌酸激酶。
四、足部护理
1.日常观察与清洁
糖尿病患者要每天检查足部,观察是否有红肿、破溃、水疱、鸡眼、胼胝等情况。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温度不宜超过37℃)和温和的肥皂清洗足部,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脚趾间。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或热水烫脚,防止烫伤或皮肤损伤。
对于老年人,由于皮肤感觉减退,更要注意水温的控制,可先用手腕内侧测试水温。如果有足部皮肤干燥,可使用温和的润肤霜,但不要涂抹在脚趾间。
2.足部保护
选择合适的鞋袜,鞋子要合脚、舒适,透气性好,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或过紧的鞋子。袜子应选择棉质、柔软、透气的,避免穿化纤袜,每天更换袜子。不赤脚行走,防止足部受伤。对于有足部溃疡风险的患者,可使用特殊的减压鞋垫等辅助器具。
五、眼部护理
1.定期检查
糖尿病患者应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包括眼底检查等。一般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部并发症。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通过眼底检查可及时发现病变并采取干预措施。
对于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危因素(如病程长、血糖控制差等)的患者,检查频率应适当增加。儿童糖尿病患者也不能忽视眼部检查,因为长期高血糖也可能影响儿童的眼部发育和视力。
2.生活方式注意事项
避免长时间连续用眼,阅读、看电视等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这些因素的稳定对于保护眼部血管、预防眼部并发症至关重要。
六、肾脏保护
1.减少蛋白尿
如前所述,使用ACEI或ARB类药物有助于减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蛋白排泄。同时,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根据肾功能情况调整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建议优质蛋白占总蛋白的50%以上。对于肾功能轻度受损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8-1.0g/(kg·d),肾功能中度受损时可降至0.6-0.8g/(kg·d)。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肾功能可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更要密切监测肾功能变化,调整蛋白质等饮食摄入及药物使用。
2.控制血压和血糖
严格控制血压和血糖是保护肾脏的关键。除了前面提到的血压和血糖控制目标外,要长期坚持规范的治疗,避免血压和血糖的波动。定期监测肾功能指标,如肌酐、尿素氮等,以及尿蛋白情况,及时发现肾脏病变的进展并调整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