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代谢失衡受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增加、营养因素(钙摄入不足、维生素D缺乏)、生活方式因素(缺乏运动、吸烟与酗酒)、疾病与药物因素(慢性疾病、内分泌疾病、长期使用某些药物)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导致骨量丢失、骨代谢异常,增加骨质疏松及相关骨折风险。
一、骨代谢失衡相关因素
(一)骨形成减少
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增长,成骨细胞活性逐渐降低。例如,老年人成骨细胞数量减少,其分泌胶原蛋白等骨基质成分的能力下降,导致新骨形成减少。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成骨细胞活跃,骨形成大于骨吸收,骨骼不断生长;而老年人成骨细胞功能衰退,骨形成能力显著下降,骨代谢逐渐失衡,易引发骨质疏松。
2.激素水平
雌激素缺乏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雌激素对成骨细胞有刺激作用,绝经后女性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成骨细胞活性受抑制,骨形成减少。男性随着年龄增长,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也会影响成骨细胞功能,导致骨形成减少。例如,老年男性雄激素水平下降,骨量丢失速度加快,增加了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二)骨吸收增加
1.细胞因子影响
一些细胞因子如破骨细胞活化因子等会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和分化。在炎症状态或某些疾病情况下,这些细胞因子分泌增加,会加速骨吸收。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体内相关细胞因子异常增多,破骨细胞过度活跃,骨吸收加快,长期可导致骨质疏松。
2.甲状旁腺激素(PTH)
当PTH分泌过多时,会促进破骨细胞的活性,增加骨吸收。例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PTH持续升高,骨吸收增强,骨量逐渐丢失,引发骨质疏松。
二、营养因素
(一)钙摄入不足
1.不同年龄人群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钙的需求量大,如果钙摄入不足,会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和发育,导致骨量储备不足。例如,青少年时期钙摄入不够,成年后骨量峰值可能偏低,增加了老年时患骨质疏松的风险。老年人胃肠道对钙的吸收能力下降,若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1000毫克钙,老年人需要1000-1200毫克钙,而很多人的日常饮食中钙的实际摄入量达不到这个标准。
2.饮食结构
长期素食者,如果不注意钙的补充,容易出现钙摄入不足。因为富含钙的食物主要是动物性食品,如牛奶、鱼虾等,素食者缺乏这些食物的摄入,钙的来源减少。例如,一些严格素食的人群,若没有通过其他途径(如钙补充剂、富含钙的植物性食物如豆制品等)补充足够的钙,患骨质疏松的可能性增加。
(二)维生素D缺乏
1.合成与作用
维生素D可以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人体皮肤经紫外线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但是老年人皮肤合成维生素D的能力下降,而且如果日常户外活动少,皮肤接触紫外线不足,会导致维生素D合成减少。另外,一些胃肠道疾病患者,如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维生素D的吸收利用也会受到影响。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对钙的吸收减少,血钙降低,进而刺激甲状旁腺分泌PTH,促进骨吸收,导致骨量丢失,引发骨质疏松。例如,老年人户外活动少,又缺乏维生素D补充,很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三、生活方式因素
(一)缺乏运动
1.不同年龄运动影响
儿童期缺乏运动,会影响骨骼的机械刺激,骨骼得不到足够的应力刺激,不利于骨量的积累。青少年时期缺乏运动,同样会影响骨量峰值的达到。成年人长期缺乏运动,骨量会逐渐丢失。例如,长期久坐办公室的人群,由于缺乏运动,骨骼承受的应力不足,骨代谢失衡,易发生骨质疏松。老年人如果缺乏运动,肌肉力量减弱,平衡能力下降,更容易发生骨折,而骨折又会进一步加重骨质疏松的进程。
2.运动方式与强度
适当的负重运动和力量训练有助于维持骨量。如散步、跑步、举重等运动可以增加骨骼的应力刺激,促进骨形成。但如果运动强度过大或方式不当,也可能对骨骼造成损伤。例如,过度的高强度运动可能导致应力性骨折等,反而影响骨骼健康。所以,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很重要,如中老年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相对温和的运动方式。
(二)吸烟与酗酒
1.吸烟的影响
吸烟会影响骨代谢。烟草中的尼古丁等成分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促进破骨细胞活化,还会影响雌激素的分泌(对于女性)。长期吸烟的人,骨量丢失速度加快,患骨质疏松的风险增加。例如,研究表明,吸烟者的骨密度低于不吸烟者,尤其是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降低更为明显。
2.酗酒的影响
过量饮酒会干扰骨代谢。酒精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和钙的吸收,还会导致肝脏损害,影响维生素D的活化等过程。长期酗酒的人,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升高。例如,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常伴有骨质疏松,骨折的风险也显著增加。
四、疾病与药物因素
(一)疾病因素
1.慢性疾病
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肾脏对维生素D的活化功能受损,导致维生素D缺乏,影响钙的吸收,同时肾脏疾病还可能影响激素代谢等,容易引发骨质疏松。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出现钙磷代谢紊乱和骨代谢异常,骨量丢失明显。
胃肠道疾病如炎症性肠病,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包括钙、维生素D等的吸收,长期可导致骨质疏松。例如,克罗恩病患者由于肠道炎症,营养吸收障碍,骨代谢失衡,易发生骨质疏松。
2.内分泌疾病
除了前面提到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会加速骨转换,导致骨吸收增加,骨量丢失。例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未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增加骨质疏松的发生风险。
(二)药物因素
1.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导致医源性骨质疏松的常见原因。糖皮质激素会抑制成骨细胞功能,促进骨吸收,还会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例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骨质疏松,需要密切监测骨密度并采取相应措施预防。
一些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等,会影响维生素D的代谢和钙的吸收,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例如,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需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