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检测相关内容包括空腹血糖(正常3.9-6.1mmol/L,≥7.0mmol/L伴典型症状高度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妊娠女性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需警惕);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正常4%-6%,≥6.5%可辅助诊断糖尿病,已确诊患者用于评估控制效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用于早期发现相关情况);尿糖检测(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可作初步筛查和监测参考);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和C肽释放试验(更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助于糖尿病分型等);其他相关检查有血脂检查(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紊乱,需定期检测)、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病程超5年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每年查)、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后每年查,妊娠糖尿病孕期定期查)、血压检测(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需定期监测,控制目标一般为130/80mmHg以下)。
血糖检测相关内容包括空腹血糖(正常3.9-6.1mmol/L,≥7.0mmol/L伴典型症状高度提示糖尿病,高危人群需定期监测)、餐后2小时血糖(正常<7.8mmol/L,7.8-11.1mmol/L为糖耐量异常,妊娠女性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需警惕);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过去2-3个月平均血糖,正常4%-6%,≥6.5%可辅助诊断糖尿病,已确诊患者用于评估控制效果);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诊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用于早期发现相关情况);尿糖检测(尿糖阳性不一定是糖尿病,可作初步筛查和监测参考);胰岛功能检查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了解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和C肽释放试验(更准确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助于糖尿病分型等);其他相关检查有血脂检查(糖尿病常伴脂质代谢紊乱,需定期检测)、肾功能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病程超5年且血糖控制不佳者每年查)、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确诊后每年查,妊娠糖尿病孕期定期查)、血压检测(糖尿病常合并高血压,需定期监测,控制目标一般为130/80mmHg以下)
餐后2小时血糖:能够反映机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能力。正常餐后2小时血糖应<7.8mmol/L,若餐后2小时血糖在7.8~11.1mmol/L之间,属于糖耐量异常,是糖尿病前期状态。对于妊娠女性,餐后2小时血糖检测尤为重要,妊娠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餐后2小时血糖≥8.5mmol/L需警惕。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不受短期血糖波动的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一般为4%~6%。糖化血红蛋白≥6.5%可作为糖尿病的辅助诊断依据。对于已确诊糖尿病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是评估血糖控制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建议糖尿病患者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但对于年轻、病程短、无并发症的患者可适当放宽至<6.5%,而对于老年、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则可适当宽松。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常用于诊断糖耐量异常和糖尿病。方法是空腹抽取静脉血后,在5分钟内饮用含75g无水葡萄糖的水溶液300ml,分别于饮用葡萄糖水后30分钟、1小时、2小时、3小时抽取静脉血检测血糖。通过OGTT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机体对葡萄糖的调节能力,对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具有重要意义。尤其适用于有糖尿病疑似症状但空腹血糖正常或稍高的人群。
尿糖检测
尿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可通过尿糖试纸检测。虽然尿糖阳性不一定就是糖尿病,但尿糖持续阳性提示血糖可能控制不佳。例如,在糖尿病患者中,尿糖阳性往往意味着血糖水平较高。不过,尿糖检测易受肾糖阈等因素影响,比如妊娠女性肾糖阈降低,即使血糖正常也可能出现尿糖阳性,所以尿糖检测不能作为诊断糖尿病的确诊依据,但可作为初步筛查和监测血糖控制情况的参考指标。
胰岛功能检查
胰岛素释放试验:空腹抽取静脉血后,饮用葡萄糖水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分别于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清胰岛素水平。通过该试验可以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功能。正常情况下,空腹胰岛素水平有一定范围,饮用葡萄糖水后胰岛素水平会升高。若胰岛素释放试验显示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分泌高峰延迟,常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有助于判断糖尿病的分型及病情严重程度。
C肽释放试验:C肽与胰岛素以等分子数从胰岛β细胞释放,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能更准确地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其临床意义与胰岛素释放试验相似,对于评估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鉴别糖尿病的类型(1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低,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可正常或偏高)等有重要价值。
其他相关检查
血脂检查: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常见的异常包括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等。血脂异常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检测血脂,以便及时发现并调整血脂水平。
肾功能检查:长期糖尿病可导致糖尿病肾病,通过检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尤为重要,早期糖尿病肾病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排泄增加,若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可延缓肾病的进展。对于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且血糖控制不佳的患者,应每年进行肾功能检查。
眼底检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通过眼底检查可以早期发现视网膜病变。早期可能仅有微动脉瘤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视网膜出血、渗出、新生血管形成等,严重时可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应在确诊后每年进行眼底检查,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孕期也需定期进行眼底检查。
血压检测: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两者相互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所以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一般建议至少每周测量一次血压,以便及时发现高血压并进行干预。对于血压正常的糖尿病患者,应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对于已合并高血压的患者,需根据病情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并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一般建议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