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慢性并发症,由神经病变和末梢血管病变致下肢感染、溃疡等,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病史等因素影响,初期有皮肤干燥等表现,可发展为溃疡、感染、坏疽,需通过血糖控制、足部护理、定期就医检查等来预防与管理,特殊人群需加强相关措施。
神经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患者长期高血糖状态会损害神经系统,尤其是周围神经。感觉神经受损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足部感觉减退或消失,例如对疼痛、温度、压力等感觉不敏感,这使得患者不易察觉足部的微小损伤,如擦伤、水疱等,从而不能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运动神经病变则可能引起足部肌肉萎缩、畸形,常见的有高弓足、爪形趾等,这些足部畸形会改变足部的受力分布,使某些部位承受过大压力,容易引发溃疡。
血管病变的影响
糖尿病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下肢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足部血液供应不足。血液供应减少会使足部组织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供应不足,影响组织的修复和抵抗感染的能力。同时,缺血还会导致足部皮肤干燥、弹性降低,容易发生皲裂,为细菌入侵创造条件。
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
年龄因素:一般来说,年龄较大的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相对较高。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项机能包括神经和血管功能逐渐衰退,糖尿病病程通常也较长,长期高血糖对神经和血管的损害积累更严重。例如,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本身就存在不同程度的动脉粥样硬化,再加上糖尿病神经病变,足部发生问题的概率增加。
性别因素:在糖尿病足的发生上,性别差异相对不是特别突出,但有研究显示,男性糖尿病患者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更容易出现足部问题,不过这可能与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方式、足部受力情况等多种因素相关。比如男性可能更倾向于从事一些对足部压力较大的活动,或者足部畸形的发生率在男性糖尿病患者中可能有一定特点,但总体而言,性别因素是在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等基础上共同起作用的。
生活方式因素:
血糖控制不佳:长期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根本原因。如果患者血糖波动大,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会加速神经和血管的损伤,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例如,糖化血红蛋白长期高于正常范围(如>7%)的患者,发生糖尿病足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较好的患者。
足部卫生不良:不注意足部清洁,如长时间不洗脚、不更换袜子等,容易滋生细菌,增加足部感染的概率。如果足部有污垢、死皮等,还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进而发展为溃疡等问题。
穿着不合适的鞋子:穿着过紧、过硬的鞋子会导致足部局部压力过大,容易引起足部擦伤、水疱等,尤其是对于足部感觉减退的糖尿病患者,无法及时感知鞋子对足部的不良影响,长期穿着不合适的鞋子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
病史因素:
既往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如果患者曾经发生过糖尿病足溃疡,那么再次发生糖尿病足的风险会显著升高。因为有过足部溃疡的经历意味着足部已经受到过损伤,局部组织的修复能力可能已经受损,而且足部的神经和血管病变可能依然存在,再次发生问题的可能性增加。
合并其他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往往提示患者全身的微血管和大血管病变较为严重,这也会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生风险。因为这些并发症的存在表明患者的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全身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处于较严重的状态,足部的神经和血管也难以幸免。
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
初期表现:足部可能出现皮肤干燥、脱屑、发凉,足部毛发稀疏、变色等情况。由于神经病变,患者可能感觉足部麻木、刺痛或感觉迟钝。此时如果有微小损伤,如小的擦伤,可能不易被察觉,容易被忽视。
溃疡形成:随着病情进展,可能会出现足部溃疡。溃疡可以发生在足部的不同部位,如足底、足趾间等。溃疡周围皮肤可能发红、肿胀,有分泌物渗出,如果合并感染,会有脓性分泌物,并且伴有异味。
感染:感染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严重时可深入肌肉、骨骼。感染部位红肿热痛明显,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等全身症状。如果感染得不到控制,可能会向深部组织蔓延,导致骨髓炎等更严重的情况。
坏疽:是糖尿病足最严重的结局之一,可分为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干性坏疽表现为足部末端干枯、变黑,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湿性坏疽则表现为足部肿胀、皮肤发黑、有恶臭,分泌物多;混合性坏疽则兼具干性坏疽和湿性坏疽的特点。坏疽发生后,患者足部的血液循环严重障碍,组织坏死,可能需要截肢等治疗措施。
糖尿病足的预防与管理
血糖控制: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的基础。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通过饮食控制、运动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手段,将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内,如糖化血红蛋白尽量控制在7%以下(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适当调整),以延缓神经和血管病变的进展。
足部护理:
每日检查足部:患者每天应仔细检查双足,包括足底、足趾间、足跟等部位,查看是否有红肿、水疱、裂口、擦伤等情况。对于感觉减退的患者,更要格外注意,因为可能无法感知足部的异常。
保持足部清洁:每天用温水(水温不宜过高,一般37-40℃为宜)清洗足部,清洗后用柔软的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要保持干燥。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肥皂或清洁剂。
选择合适的鞋子:应选择宽松、舒适、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穿尖头鞋、高跟鞋等。鞋子的大小要合适,确保足部在鞋内有足够的空间,减少摩擦和压力。可以选择专门为糖尿病患者设计的减压鞋或矫形鞋。
定期修剪趾甲:修剪趾甲时要注意,应在足部清洁干燥后进行,修剪成平齐的形状,不要过短或过深,避免损伤甲周组织。如果患者自己修剪困难,可以请家人或专业人员帮助。
定期就医检查: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进行足部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血管超声检查等,及时发现足部神经和血管的病变情况,以便早期干预和治疗。例如,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神经病变,通过血管超声可以了解下肢动脉的狭窄情况等,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更要加强足部护理和血糖控制。老年患者可能行动不便,家人应协助其做好足部检查和清洁等工作。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要向家长强调足部护理的重要性,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控制不佳,同样可能出现神经和血管病变,家长要监督儿童养成良好的足部卫生习惯和正确的穿鞋习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