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有多种并发症需预防,不同部位骨折及特殊人群有不同预防侧重点。感染方面,开放性骨折要及时彻底清创,术后保持伤口清洁,长期卧床者要防肺部感染;静脉血栓要早期肢体活动、用物理方法或抗凝药物预防;上肢骨折要防肩关节僵硬、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下肢骨折要防髋关节相关及胫骨相关并发症;儿童骨折要防生长发育及过度制动相关并发症,老年骨折要防多系统功能衰退及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
一、骨折后常见并发症及预防要点
(一)感染相关并发症预防
1.伤口感染预防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要及时彻底清创。清创时需按照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清除伤口内的异物、坏死组织等。研究表明,及时有效的清创可以显著降低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在儿童骨折中,由于儿童皮肤娇嫩,伤口处理更要精细,避免感染扩散。对于老年患者,其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清创后要加强局部伤口的观察,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但需考虑老年患者肝肾功能情况,避免不合理用药。
术后患者要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若发现敷料渗血、渗液,应及时更换。同时,密切关注伤口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一旦出现要尽早处理。
2.肺部感染预防
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要鼓励其深呼吸、咳嗽排痰。可以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咳嗽训练,如深吸气后用力咳嗽,每天定时进行多次。对于儿童骨折患者,要协助其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这是因为长期卧床会导致呼吸道分泌物积聚,容易引发肺部感染。在生活方式上,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对于骨折后需要制动时间较长的患者,还可使用呼吸训练器等辅助设备帮助患者锻炼肺部功能。
(二)静脉血栓相关并发症预防
1.深静脉血栓预防
对于骨折患者,尤其是下肢骨折患者,要早期进行肢体的活动和肌肉收缩锻炼。例如,下肢骨折患者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等。研究显示,早期的肢体活动能够促进静脉回流,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在儿童骨折中,要根据儿童的耐受程度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家长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协助儿童进行锻炼。对于老年骨折患者,由于其肌肉力量较弱,锻炼时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劳累。
可以使用间歇气压压迫装置等物理方法预防深静脉血栓。间歇气压压迫装置通过对肢体进行周期性加压和减压,促进静脉血液回流。此外,对于高风险患者,可考虑使用抗凝药物,但要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禁忌证。例如,对于有出血倾向的患者要谨慎使用抗凝药物,在用药过程中要密切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
二、不同骨折部位并发症预防侧重点
(一)上肢骨折并发症预防
1.肩关节僵硬预防
上肢骨折后,尤其是肱骨骨折等可能影响肩关节活动的骨折,要早期进行肩关节的功能锻炼。包括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等各个方向的被动活动。在儿童上肢骨折中,家长要配合医生指导儿童进行适度的肩关节活动,避免因害怕疼痛而过度限制肩关节活动导致僵硬。对于老年上肢骨折患者,要根据其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方案,逐步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强度。同时,要注意锻炼时的力度,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2.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预防
前臂骨折时要密切观察前臂的肿胀情况、皮肤张力以及手指的感觉、运动功能等。因为前臂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前臂骨折严重的并发症,当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时,会导致肌肉和神经缺血坏死。如果发现前臂肿胀明显、疼痛进行性加重、手指活动受限等情况,要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切开减压手术。在儿童前臂骨折中,由于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精确,更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一旦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要迅速采取措施。
(二)下肢骨折并发症预防
1.髋关节骨折并发症预防
对于髋关节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要注意预防跌倒相关的再次损伤。同时,要加强营养支持,因为老年患者骨折后恢复需要良好的营养状况。在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避免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等不良体位,防止髋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对于儿童髋关节骨折,要关注其生长发育情况,定期进行复查,确保骨折愈合后不影响髋关节的正常发育。
2.胫骨骨折并发症预防
胫骨骨折后要注意观察小腿的肿胀、血液循环情况。胫骨骨折容易导致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所以要密切监测小腿的压力等指标。在康复阶段,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避免过早负重导致骨折移位或延迟愈合等情况。对于儿童胫骨骨折,要考虑儿童的生长潜力,在康复训练时要注重促进骨折愈合的同时,不影响下肢的正常生长发育。
三、特殊人群骨折并发症预防特点
(一)儿童骨折并发症预防
1.生长发育相关并发症预防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折后要特别注意对骨折部位生长的影响。例如,长骨骨折时要密切关注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因为不良的对位对线可能影响骨骼的正常生长。在儿童骨折康复过程中,要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骨骼生长情况。对于儿童骨折后的康复训练,要以不影响儿童正常生长发育为前提,逐渐增加活动量和强度。家长要积极配合医生,帮助儿童进行康复训练,同时要注意儿童的营养摄入,保证充足的钙、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促进骨骼健康生长。
2.避免过度制动相关并发症
儿童骨折后往往需要制动,但过度制动会导致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并发症。所以要在保证骨折稳定的前提下,尽早进行适度的功能锻炼。例如,对于儿童上肢骨折,在骨折固定后可早期进行手指的活动锻炼,随着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上肢其他部位的活动。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骨折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让儿童在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二)老年骨折并发症预防
1.多系统功能衰退相关并发症预防
老年患者骨折后,由于机体多系统功能衰退,如心肺功能下降、消化功能减弱等,增加了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在预防感染方面,要注意加强呼吸道管理,鼓励老年患者有效咳嗽排痰,同时要注意营养支持,提高老年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对于深静脉血栓预防,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预防方法,如物理预防结合适当的药物预防,但要注意药物对老年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在康复训练方面,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耐受程度制定低强度、循序渐进的康复方案,避免因康复训练不当导致并发症加重。
2.骨质疏松相关并发症预防
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骨折后骨质疏松可能进一步加重。所以在骨折治疗过程中,要注重抗骨质疏松治疗。可以通过补充钙剂、维生素D等方式改善老年患者的骨代谢。同时,在康复训练时要避免过度应力导致再次骨折等情况,要指导老年患者进行适当的负重训练,但要注意控制训练强度和时间,防止骨折部位再次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