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骨关节炎由其他明确原因致关节软骨退变等,常见原因有创伤、先天性异常、炎症性疾病及其他因素,临床表现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畸形等,诊断靠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可通过针对病因预防、调整生活方式及不同人群特殊应对来预防及应对,包括避免关节创伤、纠正先天性异常、积极治炎症疾病、控制体重、选合适运动等。
一、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定义
继发性骨关节炎是由其他明确的疾病、损伤或因素导致的关节软骨退变、磨损以及骨质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的关节疾病。它是在原本正常的关节基础上,由于某些特定原因引发关节软骨破坏和关节结构改变,进而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的疾病状态。
二、常见的引发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原因
(一)关节的创伤
1.骨折:比如膝关节骨折、髋关节骨折等,骨折后关节面不平整,导致关节软骨受到异常应力,长期磨损后容易引发骨关节炎。以膝关节骨折为例,骨折部位如果复位不佳,关节面存在微小的不平整,随着时间推移,关节软骨会逐渐磨损,进而发展为骨关节炎。
2.韧带损伤:像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损伤等,韧带损伤会改变关节的稳定性,使关节受力不平衡,从而加速关节软骨的退变。例如前交叉韧带损伤后,膝关节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关节在活动时软骨受到的应力分布异常,容易导致软骨磨损,引发骨关节炎。
(二)关节的先天性异常
1.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髋关节结构异常,髋臼发育浅,股骨头不能正常覆盖在髋臼内,导致关节受力不均匀,关节软骨长期受到异常应力刺激,容易发生退变,进而引发骨关节炎。这种情况在儿童时期可能就会有一些表现,如跛行等,随着年龄增长,骨关节炎的症状会逐渐显现。
2.先天性膝关节内翻或外翻:比如膝内翻(O型腿)或膝外翻(X型腿),这种下肢力线的异常会使关节软骨承受不均衡的压力,长期下来关节软骨磨损加重,容易引发骨关节炎。儿童时期如果存在这种先天性的下肢力线异常,家长需要密切关注,因为随着孩子生长发育,可能会逐渐出现骨关节炎相关症状。
(三)关节的炎症性疾病
1.类风湿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关节滑膜,进而影响关节软骨和骨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关节会出现滑膜炎、软骨破坏等病理改变,最终导致骨关节炎。例如手指关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手指关节会逐渐出现肿胀、疼痛、畸形,随着病情进展,会发展为继发性骨关节炎。
2.感染性关节炎:如细菌感染引起的化脓性关节炎,感染会破坏关节软骨和骨质,即使感染得到控制,关节软骨已经受到的损伤也会导致后续出现骨关节炎。比如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治愈后可能会因为关节软骨的破坏而逐渐出现髋关节的骨关节炎,表现为髋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
(四)其他因素
1.肥胖:体重过重会增加关节的负担,尤其是负重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等。过多的体重会使关节软骨受到更大的压力,加速软骨的磨损,从而增加患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风险。对于肥胖人群来说,膝关节承受的压力比正常体重人群明显增大,长期下来更容易出现关节软骨退变,引发骨关节炎。
2.职业因素:某些职业需要长期反复使用某些关节,如纺织工人长期反复屈伸手指关节,舞蹈演员频繁使用膝关节等,这些职业因素会导致关节软骨过度磨损,进而引发骨关节炎。例如纺织工人,由于长期重复性的手指屈伸动作,手指关节软骨不断受到摩擦,容易出现关节退变,最终发展为骨关节炎。
三、继发性骨关节炎的临床表现
(一)症状表现
1.疼痛:早期可能表现为轻微的隐痛,在活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随着病情进展,疼痛会逐渐加重,休息时也可能出现疼痛。疼痛的部位与病变关节相关,比如髋关节病变时表现为腹股沟区疼痛,可放射至臀部和大腿部位;膝关节病变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内侧或外侧疼痛等。
2.关节肿胀:关节滑膜受到刺激或者关节内有积液时会出现关节肿胀。例如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看到膝关节肿胀,皮肤温度可能会略有升高。
3.活动受限:由于关节疼痛、肿胀以及软骨磨损导致关节面不平整等原因,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比如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可能会发现屈膝、伸膝活动范围减小,上下楼梯困难等。
4.关节畸形:晚期患者可能出现关节畸形,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手指关节的梭形畸形等。以膝关节内翻畸形为例,患者的膝关节会向内侧弯曲,严重影响下肢的力线和行走功能。
(二)不同年龄、性别及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
1.年龄:随着年龄增长,关节软骨本身就会有一定程度的退变,对于继发性骨关节炎来说,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关节修复能力减弱,所以病情进展可能相对较快,症状也可能更严重。儿童时期如果有先天性关节异常引发的继发性骨关节炎,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导致肢体不等长等问题。
2.性别:一般来说,在中老年人群中,女性患骨关节炎的概率相对较高,可能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雌激素对关节软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关节软骨的代谢平衡被打破,更容易出现退变,从而增加患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风险。但在一些因创伤等因素引发的继发性骨关节炎中,性别差异可能不明显。
3.生活方式: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运动方式不当(如过度剧烈运动、运动时关节受到撞击等)的人群,患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风险较高。例如长期从事搬运工作的人群,膝关节承受的压力大,容易出现关节软骨磨损;运动爱好者如果运动时没有做好防护,发生关节创伤,也容易引发继发性骨关节炎。
四、继发性骨关节炎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关节创伤史、是否有先天性关节异常、是否有关节炎症性疾病史、职业情况、体重情况等。例如询问患者是否曾经有过骨折、关节感染等情况,职业是从事何种需要频繁使用关节的工作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是否为继发性骨关节炎以及明确病因很重要。
(二)体格检查
1.关节外观检查:观察关节是否有肿胀、畸形、皮肤温度是否异常等。比如观察膝关节是否有内翻或外翻畸形,髋关节是否有肿胀等。
2.关节活动度检查:测量关节的屈伸、旋转等活动范围,了解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例如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和伸直角度,判断活动受限情况。
3.压痛检查:按压病变关节的不同部位,确定疼痛的具体位置,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关节部位和程度。比如按压膝关节的内侧副韧带附着点、外侧副韧带附着点等部位,了解是否有压痛以及压痛的部位。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可以看到关节间隙是否变窄、骨质增生情况、是否有骨赘形成、关节是否有畸形等。例如膝关节继发性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为关节间隙狭窄、软骨下骨硬化、骨质增生等。
2.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于关节软骨、韧带、滑膜等软组织的病变显示更为清晰。可以看到关节软骨是否有损伤、滑膜是否有增厚、韧带是否有撕裂等情况。比如可以通过MRI明确膝关节软骨是否有磨损、是否有韧带损伤等,对于继发性骨关节炎的早期诊断和病因判断有重要意义。
五、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预防及应对措施
(一)针对病因的预防
1.避免关节创伤:在工作和生活中注意安全,防止关节受伤。比如进行重体力劳动时佩戴防护装备,运动时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运动项目,做好热身和防护措施,避免发生骨折、韧带损伤等。
2.纠正先天性关节异常:对于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先天性关节异常情况,儿童时期如果发现异常,需要及时进行干预,如通过佩戴支具等方法进行矫正,以减少后期发生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风险。
3.积极治疗关节炎症性疾病:对于类风湿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关节炎症性疾病,要积极进行规范治疗,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关节软骨和骨质的破坏,从而降低发展为继发性骨关节炎的可能性。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规范使用药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
(二)生活方式的调整
1.控制体重:肥胖是引发继发性骨关节炎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比如均衡饮食,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周坚持一定的运动时间,有助于控制体重,保护关节。
2.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运动项目,如游泳、骑自行车等。游泳是一种全身性的运动,在水中关节受到的浮力可以减轻体重对关节的压力,同时又能锻炼肌肉力量,对关节的保护较好;骑自行车时,座椅和车把的高度调整合适,也可以减少对膝关节等关节的压力。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应对
1.儿童及青少年:对于儿童及青少年中存在先天性关节异常的情况,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一旦发现关节有异常表现,及时就医。在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坐姿、站姿等,避免因不良姿势导致关节受力异常。
2.中老年人群:中老年人群要注意保护关节,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避免爬楼梯等加重关节负担的活动。可以适当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维持骨骼健康,预防骨质疏松,因为骨质疏松也会增加骨关节炎的发生风险。同时,定期进行关节的检查,早期发现关节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
3.女性绝经后人群:女性绝经后要注意预防骨关节炎,除了上述的控制体重、适当运动等措施外,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可以在医生的评估下考虑适当补充雌激素相关药物(需严格遵循医生的指导),以保护关节软骨。同时,关注自身关节的健康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