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随访观察,手术治疗有肿物局部切除术(适用于单发较小肿瘤)和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累及范围广或多发情况);随访观察适用于年轻无明显高危因素及身体状况不适合立即手术的患者,需定期进行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妊娠期患者治疗需考量手术时机,老年患者手术前要评估耐受性,术后要加强护理。
一、手术治疗
(一)肿物局部切除术
1.适用情况:适用于单发的乳腺导管乳头状瘤,肿瘤较小且局限。对于年轻女性,希望最大程度保留乳腺组织时可考虑。例如,患者为25岁女性,经检查发现乳腺内单个直径约1cm的导管乳头状瘤,无恶变倾向,可选择此术式。
2.操作原理:在局部麻醉下,切除肿瘤及其周围部分正常导管组织,完整切除病灶,达到治疗目的。
(二)乳腺区段切除术
1.适用情况:当肿瘤累及较大范围的导管系统,或为多发的乳腺导管乳头状瘤时适用。比如患者为40岁女性,乳腺内多个导管乳头状瘤,病变范围较广,需行区段切除。
2.操作原理:切除包含肿瘤的乳腺区段,包括相应的导管及周围乳腺组织,能较为彻底地清除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二、随访观察
(一)适用人群及情况
1.年轻且无明显高危因素的患者:对于年龄较轻(如30岁以下),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经评估为良性可能性大,且无家族乳腺癌病史等高危因素的患者。例如年轻女性体检发现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瘤体小、边界清,可先进行定期随访观察。
2.身体状况不适合立即手术的患者:一些老年患者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严重心肺疾病,无法耐受手术,可先密切观察。
(二)随访内容及频率
1.临床检查:定期进行乳腺的临床触诊,一般每3-6个月一次,观察乳腺局部有无新的肿块、乳头溢液情况有无变化等。
2.影像学检查:可选择乳腺超声检查,超声对乳腺组织分辨率较高,能清晰显示乳腺内结构及肿物情况,一般每6-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对于年龄较大或超声检查有疑问的患者,可考虑乳腺X线摄影检查,但要注意辐射对不同年龄人群的影响,尤其年轻女性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一)妊娠期患者
1.治疗考量:妊娠期发现乳腺导管乳头状瘤,由于妊娠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肿瘤增大。若肿瘤较小且无明显症状,可待分娩后再行处理;若肿瘤较大或出现明显乳头溢液、疼痛等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需在充分评估妊娠期风险后,与患者及家属沟通,谨慎选择手术时机,一般尽量选择在妊娠中期(4-6个月)进行手术,此时手术对妊娠的影响相对较小。
2.产后哺乳影响:术后需关注哺乳情况,若手术未损伤大的乳腺导管,一般不影响产后哺乳;若损伤较大导管,可能会对哺乳产生一定影响,需向患者做好解释。
(二)老年患者
1.手术耐受性评估:老年患者常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决定手术治疗前,需全面评估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血糖、血压控制情况。例如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需将血压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如收缩压<160mmHg,舒张压<100mmHg)才能耐受手术。
2.术后恢复:老年患者术后恢复相对较慢,要加强术后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愈合情况,预防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注意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