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小球肾炎血尿外观有肉眼血尿(部分患者出现,持续时间不一)和镜下血尿(多数患者表现,可间歇);来源为肾小球源性,相差显微镜下红细胞多形;常伴蛋白尿,不同类型肾炎血尿与肾功能损害关系不同,儿童、女性、男性患者血尿有不同相关特点,生活方式及病史对血尿有影响,患者血尿表现及相关情况需综合多方面考虑。
肉眼血尿:部分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出现肉眼血尿,尿液外观呈洗肉水样、浓茶色或血色等。例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起病初期约40%-70%有肉眼血尿,肉眼血尿持续时间不长,短则数天,长则1-2周。
镜下血尿:多数患者表现为镜下血尿,即需通过显微镜检查尿液,发现尿中红细胞增多。镜下血尿可持续存在,也可呈间歇性出现。
血尿的来源特点
肾小球源性血尿:肾小球肾炎导致的血尿多为肾小球源性血尿。其形成机制主要是肾小球基底膜(GBM)断裂,红细胞通过破损的基底膜时受血管内压力挤压受损,之后在肾小管中受到不同pH和渗透压的影响,发生变形等改变。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多呈多形性,即红细胞大小、形态不一,可见红细胞碎片、芽孢样改变等。
血尿伴随症状及与病情的关系
伴随蛋白尿:肾小球肾炎患者常同时伴有蛋白尿,血尿患者尿蛋白定量一般不等,可从少量到大量不等。如肾病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除有明显血尿外,常伴有大量蛋白尿(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还可伴有水肿、低蛋白血症等表现。
与肾功能的关系: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血尿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有所不同。在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中,除了严重血尿外,肾功能可在短期内急剧恶化,表现为短期内血肌酐迅速升高;而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血尿可长期存在,病情逐渐进展,肾功能呈慢性进行性减退,患者可逐渐出现贫血、高血压等一系列慢性肾衰竭的表现。
与年龄、性别的关联
儿童:儿童肾小球肾炎引起的血尿,如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多见于儿童,血尿特点同成人,但儿童可能因表达能力有限,家长需密切观察儿童尿液颜色等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儿童患者的病情变化相对较快,需更密切监测肾功能等指标。
女性:女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特点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在一些与自身免疫相关的肾小球肾炎中,如狼疮性肾炎(好发于育龄女性),除血尿外,还可能有自身免疫相关的表现,如面部红斑、关节疼痛等,需要结合自身免疫相关检查进行综合判断。
男性:男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表现与一般肾小球肾炎血尿特点一致,在一些遗传性肾小球肾炎,如Alport综合征(男性患者病情相对较重),男性患者除血尿外,常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眼部和耳部也可出现相应病变,如眼部的球形晶状体等、耳部的高频听力丧失等。
与生活方式的关系:患者的生活方式对血尿可能有一定影响,如过度劳累可能导致肾小球肾炎患者血尿加重。因此,肾小球肾炎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这有助于稳定病情,减少血尿等症状的波动。
与病史的关系:有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血尿时需警惕病情复发或加重。如既往有慢性肾小球肾炎病史的患者,若出现血尿增多、伴有水肿加重等情况,应考虑病情复发或进展,需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尿常规、肾功能、肾脏超声等,以评估病情变化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