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通过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综合诊断,临床症状有乳房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及乳头改变等;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X线摄影(见不规则肿块影等)、超声检查(见低回声结节等)、磁共振成像(见特定信号及强化表现等);病理学检查有穿刺活检(空心针穿刺活检可明确性质等,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有局限性)和手术切除活检(可明确诊断及进行后续相关检查指导治疗预后),各检查方法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一、临床症状观察
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可能出现乳房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部分患者可能有乳头溢液,可为血性、浆液性等。还有可能出现乳房皮肤改变,如橘皮样改变、酒窝征等;乳头异常,如乳头凹陷、乳头瘙痒等。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年轻女性乳房组织较致密,可能更难发现肿块;老年患者症状可能不典型。有乳腺癌家族史等特殊病史人群需更密切关注症状。
二、影像学检查
(一)乳腺X线摄影
是常用的筛查手段之一。在X线片上,浸润性乳腺癌常表现为不规则肿块影,边界不清,可有微小钙化灶,钙化灶可为泥沙样、针尖样等。不同年龄女性乳腺组织对X线的敏感性不同,年轻女性乳腺腺体丰富,可能影响X线片的清晰度;对于有乳房植入物的患者,可能需要特殊的投照技术来评估乳腺组织。
(二)超声检查
可清晰显示乳腺肿块的形态、大小、内部回声等情况。浸润性乳腺癌超声表现多为低回声结节,边界不清晰,形态不规则,纵横比大于1,内部可有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可见血流信号丰富。超声检查对年轻女性、致密型乳腺患者更具优势,因为不受乳腺致密程度的影响。
(三)磁共振成像(MRI)
对于乳腺病变的检出敏感性较高。浸润性乳腺癌在MRI上多表现为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的肿块,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MRI有助于发现多中心、多灶性病变,对于有乳腺癌高危因素或临床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但不能确诊的患者有重要价值。
三、病理学检查
(一)穿刺活检
1.空心针穿刺活检:通过空心针获取乳腺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可以明确病变的性质是良性还是恶性,以及乳腺癌的病理类型等。对于无法触及肿块但通过影像学发现可疑病变的患者,空心针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周围组织,不同年龄患者穿刺时需根据其乳腺组织特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深度。
2.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用细针抽取病变组织的细胞进行涂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该方法简便、快速,但有时可能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结果。对于一些疑似病例可作为初步筛查手段。
(二)手术切除活检
将整个肿块切除后进行病理检查,既能明确诊断,又可以进行后续的病理分型、免疫组化等检查。免疫组化检查可以检测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等指标,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例如,ER、PR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内分泌治疗;HER-2过表达的患者可以考虑靶向治疗等。不同年龄、病史的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可能有所不同,如年轻患者可能更倾向于保留乳房的手术方式,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通过以上临床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等综合手段来诊断浸润性乳腺癌,不同的检查方法相互补充,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