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囊肾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虽难控制好就终生不发病,但通过严格控制血压、减少尿路感染、避免肾脏外伤等可延缓囊肿生长速度,成年患者要定期监测并低盐、适量饮水、避免剧烈运动等,儿童患者要注重呼吸道等方面维护,积极预防并发症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有效生存时间,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情进展往往较快,控制好也难终生不发病,但早期干预等可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一、疾病特点与控制的关系
多囊肾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ARPKD),临床上以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更为常见。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情进展相对缓慢,其发病是基因缺陷导致肾脏出现多个囊肿,随着年龄增长囊肿逐渐增大、增多。如果能严格控制血压、减少尿路感染、避免肾脏受到外伤等,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囊肿的生长速度。但由于基因缺陷持续存在,理论上很难完全阻止囊肿的发展,不过通过积极控制相关因素,可以大大推迟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的时间。例如,严格控制血压可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这类药物除了降压作用外,还能延缓多囊肾患者肾功能的恶化,有研究显示规范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比不规范使用的患者进入ESRD的时间平均推迟数年。
对于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多在婴儿期发病,病情进展往往较快,控制好也很难终生不发病,但通过早期干预、维持呼吸循环等支持治疗,可改善患儿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二、不同人群的控制要点及影响
成年人:成年多囊肾患者要定期监测肾功能、血压、尿常规等指标。在生活方式上,要低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建议控制在3-5克,因为高盐饮食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速囊肿生长和肾功能减退;要适量饮水,保持尿量在1500-2000ml/d,以帮助排出代谢废物,但也不能过度饮水加重肾脏负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囊肿破裂出血,因为囊肿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剧烈运动有破裂风险,破裂后会引起腰痛、血尿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等;如果有高血压要积极控制血压,选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的降压药物。
儿童:对于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的儿童患者,要注重维持呼吸道通畅,因为该病常伴有肺部发育不良等情况,容易出现呼吸问题,要预防肺部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喂养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需求,但要注意避免过度喂养加重心脏等负担(部分患儿可能合并心脏问题);定期进行肾脏超声等检查监测囊肿进展情况。
三、并发症的预防与控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多囊肾常见并发症有高血压、尿路感染、囊肿破裂出血、肾结石、肾功能衰竭等。积极控制血压可降低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损伤;预防尿路感染需注意会阴部清洁,女性患者在经期、性生活后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生尿路感染要及时治疗,否则反复感染会加速肾功能恶化;避免囊肿破裂出血除了前面提到的避免剧烈运动外,还要避免腹部受到撞击等;通过低钙、低草酸饮食等可预防肾结石形成,而肾结石又会加重肾脏损伤。通过对这些并发症的良好预防和控制,能够让患者在较长时间内维持相对较好的肾功能和生活质量,虽然很难终生不发病,但能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有效生存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