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结核有局部表现、全身表现及特殊人群表现。局部表现为肿块(多单发,外上象限常见,质地硬、边界不清、可粘连,有类似乳腺癌表现但进展慢)和疼痛(程度不一、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全身表现有低热(午后37.5℃-38℃波动)、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多、醒后止)、乏力(全身乏力、精神不振)、消瘦(病情长时体重下降);特殊人群中,儿童罕见、多血行传播、中毒症状可能更明显;老年免疫力低、全身症状不典型、易合并基础疾病;妊娠期表现不典型、易漏诊、用药需慎;哺乳期易误诊为乳腺炎、治疗需考虑哺乳及药物对乳汁影响。
乳腺结核有局部表现、全身表现及特殊人群表现。局部表现为肿块(多单发,外上象限常见,质地硬、边界不清、可粘连,有类似乳腺癌表现但进展慢)和疼痛(程度不一、与月经周期关系不明显);全身表现有低热(午后37.5℃-38℃波动)、盗汗(夜间入睡后出汗多、醒后止)、乏力(全身乏力、精神不振)、消瘦(病情长时体重下降);特殊人群中,儿童罕见、多血行传播、中毒症状可能更明显;老年免疫力低、全身症状不典型、易合并基础疾病;妊娠期表现不典型、易漏诊、用药需慎;哺乳期易误诊为乳腺炎、治疗需考虑哺乳及药物对乳汁影响。
疼痛:部分患者可伴有乳房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一般疼痛症状相对不剧烈,与月经周期的关系不明显。
全身表现
低热:患者常出现午后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左右,体温可在一天内有波动,傍晚及夜间稍高,清晨可略有下降,但一般不会降至正常范围。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后引起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
盗汗:夜间睡眠时容易出现盗汗现象,表现为入睡后出汗较多,醒来后汗止。这是由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代谢加快,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
乏力:患者可感到全身乏力,精神不振,体力下降,这与结核杆菌感染后机体消耗增加、营养物质代谢紊乱以及慢性炎症反应等因素有关。
消瘦:病情较长时间的患者可能会出现消瘦,体重逐渐下降。这是因为结核杆菌在体内持续繁殖,消耗机体大量能量和营养物质,同时患者可能因食欲减退等原因导致营养摄入不足,从而引起体重减轻。
特殊人群表现
儿童乳腺结核:儿童乳腺结核较为罕见,多因血行传播所致。除了上述一般表现外,儿童乳房相对较小,肿块可能更容易被发现,但儿童表述能力有限,往往是家长发现乳房异常就诊。儿童可能还会伴有全身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盗汗等表现可能相对更明显,需注意与其他儿童乳房疾病相鉴别。
老年乳腺结核:老年患者机体免疫力相对较低,病情进展可能相对缓慢,但全身症状可能不如中青年患者典型。老年患者可能合并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这会影响病情的恢复,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其基础疾病情况。
妊娠期乳腺结核:妊娠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乳腺结核在妊娠期的表现可能不典型,肿块可能因乳腺组织增生等原因而不易被早期发现。同时,妊娠期用药需要谨慎,治疗乳腺结核时要考虑到药物对胎儿的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需更加谨慎权衡利弊。
哺乳期乳腺结核:哺乳期女性乳房处于特殊生理状态,乳腺结核可表现为乳房局部肿块、疼痛等,同时可能伴有发热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哺乳期乳腺炎等疾病。由于处于哺乳期,治疗时需要考虑是否继续哺乳以及药物对乳汁的影响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