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对人体有多方面危害,一是影响心脏功能,如致心输出量减少、加重心肌缺血致心脏扩大和心功能减退等;二可引发心源性猝死,像恶性心律失常可致猝死;三对不同人群有特殊危害,老年人心律失常影响大且易诱发其他疾病,儿童心律失常影响生长发育且耐受差,女性心律失常与生理周期等有关且症状易被忽视;四影响生活质量,致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干扰生活工作,还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一、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心律失常可影响心脏的正常泵血功能。正常情况下,心脏有规律的跳动能保证血液有效地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当出现心律失常时,如心房颤动,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心输出量可减少25%甚至更多,这会导致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不足。对于患有基础心脏疾病的患者,如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可能进一步加重心肌缺血,影响心脏的整体功能,长期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发展为心力衰竭。例如,有研究表明,长期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显著高于心律正常的人群。
二、引发心源性猝死
某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是导致心源性猝死的重要原因。例如,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恶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若不能及时终止,可迅速恶化转为心室颤动,心室颤动时心脏无法有效泵血,患者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如果不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很快就会死亡。有数据统计,在心脏性猝死的患者中,大部分是由恶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其中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占比较高。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基础的患者,如心肌病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导致猝死的风险更高。
三、对不同人群的特殊危害
老年人群:老年人本身心脏功能有所减退,心律失常对其心脏功能的影响更为明显。可能出现头晕、黑矇、乏力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且老年患者往往同时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心律失常可能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如脑供血不足,导致老年人发生跌倒、骨折等意外事件的风险增加。例如,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由于心房附壁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一旦血栓脱落可导致脑栓塞,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且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
儿童人群:儿童心律失常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可能有其特殊的危害。某些先天性心律失常或后天继发于心脏疾病的心律失常可能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例如,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可导致儿童心率过慢,心输出量不足,影响身体各器官的正常发育,如脑发育可能因长期缺血缺氧受到不良影响。而且儿童对心律失常的耐受能力较差,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如出现哭闹不安、呼吸急促等表现,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
女性人群:女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生理周期等因素有关。在月经周期、妊娠期等特殊时期,女性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可能影响心律失常的发生和发展。例如,妊娠期女性心脏负担加重,若合并心律失常可能对自身和胎儿造成影响,增加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等风险。同时,女性对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感知可能与男性有所不同,容易被忽视,从而延误治疗。
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心律失常会使患者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这些症状会干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降低生活质量。患者可能因为害怕心律失常发作而不敢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运动等,长期如此可能导致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例如,一些频发早搏的患者,经常感觉心脏不适,会变得焦虑不安,影响睡眠和情绪,进而进一步加重心律失常的症状,形成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