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褐斑是常见面部获得性色素沉着皮肤病,形似蝴蝶,好发中青年女性等,与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遗传、皮肤屏障受损、炎症反应等相关,好发面部对称黄褐色斑片,不同人群需注意防晒、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过度护肤及定期监测等。
一、黄褐斑蝴蝶斑的定义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因形状类似蝴蝶,所以也被称为蝴蝶斑。它主要表现为面部对称性的黄褐色斑片,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但男性也可能患病。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紫外线照射、内分泌紊乱(像妊娠、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等)、遗传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炎症反应等。
二、发病相关因素
紫外线照射:紫外线可刺激黑素细胞增殖和活性增加,促使黑素合成增多,是黄褐斑发病和加重的重要诱因。长期日晒的人群,黄褐斑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且夏季病情往往会加重,冬季有所减轻。例如,长时间户外工作且未做好防晒的人群,更容易出现黄褐斑。
内分泌紊乱
妊娠:怀孕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水平升高,可刺激黑素细胞分泌黑素,导致面部出现黄褐斑,称为妊娠斑,一般在产后数月内可逐渐减轻,但部分人可能持续存在。
口服避孕药:避孕药中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成分可能影响激素平衡,诱发黄褐斑。长期服用避孕药的女性,发生黄褐斑的几率比未服用者高。
月经紊乱:女性月经不调等情况可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波动,进而引发黄褐斑。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黄褐斑具有一定的遗传易感性。如果家族中有黄褐斑患者,那么其他成员患病的风险可能会增加。例如,父母一方患有黄褐斑,其子女患黄褐斑的可能性较无家族史者要高一些。
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会影响其对黑素代谢的调节等功能,使得黑素容易沉积。比如过度清洁、使用刺激性化妆品等都可能损伤皮肤屏障,增加黄褐斑的发病风险。
炎症反应:皮肤的慢性炎症如痤疮、玫瑰痤疮等炎症性皮肤病,会激活黑素细胞,导致黑素生成增加,从而引发或加重黄褐斑。
三、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主要分布在面部,常见于颧部、颊部、鼻、前额、颏部等部位,呈对称性分布,形成蝴蝶状的外观。
皮损特点:为边界清楚的黄褐色或深褐色斑片,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表面光滑,一般无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轻微的瘙痒感。根据色斑的颜色深浅等情况,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表皮型、真皮型和混合型等,不同亚型在发病机制、治疗反应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四、对不同人群的影响及注意事项
育龄期女性:妊娠相关的黄褐斑需要关注产后身体恢复情况,在产后仍要注意防晒等,因为即使产后激素水平有所下降,未完全恢复正常前仍有黄褐斑加重的可能。同时,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要谨慎使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其他避孕方式。
男性:虽然相对女性发病少,但也需注意避免紫外线过度照射,如有内分泌相关疾病等要积极治疗,因为男性也可能存在内分泌紊乱等情况诱发黄褐斑。
有皮肤屏障受损风险的人群:如频繁去角质、使用高浓度酸类等刺激性护肤品的人群,要注意避免过度护肤损伤皮肤屏障,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异常色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避免黄褐斑加重。
有家族史人群:这类人群要更加注意防晒,因为遗传易感性使其发病风险更高,从日常生活中就要做好防晒措施,如外出涂抹高倍数防晒霜、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定期进行皮肤监测,以便早期发现和干预黄褐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