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盂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表现为起病急、全身症状(发热等)及泌尿系统症状(膀胱刺激征等),慢性有急性病史、低热等及肾小管受损表现;实验室检查中尿常规急性有白细胞尿等,慢性少量白细胞尿等,尿细菌学检查清洁中段尿培养等可助诊,血常规急性白细胞升高等;影像学检查超声、IVP、CT等可辅助诊断,综合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判定肾盂肾炎,特殊人群如孕妇、儿童诊断需谨慎。
一、临床表现评估
肾盂肾炎可分为急性肾盂肾炎和慢性肾盂肾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急性肾盂肾炎:
全身症状:多见于育龄女性,起病较急,常有发热,体温多在38℃-39℃,可伴有寒战、畏寒等,部分患者还可有头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
泌尿系统症状:患者常有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同时可有腰痛或肾区不适,体格检查可发现肋脊角或输尿管点压痛、肾区叩击痛。
慢性肾盂肾炎:
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半数以上患者可有急性肾盂肾炎病史,后出现程度不同的低热、间歇性尿频、排尿不适、腰部酸痛及肾小管功能受损表现,如夜尿增多、低比重尿等。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实验室检查
尿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尿常规可见白细胞尿,尿中白细胞增多(>5个/高倍视野),可出现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还可有血尿,尿沉渣镜检红细胞数增多,少数患者可有肉眼血尿。尿蛋白可增多,但一般<2g/d。
慢性肾盂肾炎尿常规可有少量白细胞尿,尿蛋白一般为微量-轻度增多。
尿细菌学检查:
清洁中段尿培养:是诊断肾盂肾炎的重要依据。通常认为,清洁中段尿培养菌落计数≥10CFU/ml可确诊,但如果临床上没有症状,要求两次清洁中段尿培养的菌落计数均≥10CFU/ml,且为同一菌种,才认为是真性菌尿。
膀胱穿刺尿培养:若膀胱穿刺尿培养有细菌生长,即可确诊肾盂肾炎,因为膀胱穿刺尿一般无细菌,若有细菌生长则为感染。
血常规:
急性肾盂肾炎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可有核左移现象。慢性肾盂肾炎血常规可见血红蛋白降低(慢性肾衰竭时),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
可了解肾脏的大小、形态、有无结石、积水等情况。急性肾盂肾炎超声检查可无明显异常,慢性肾盂肾炎超声检查可发现双肾不对称性缩小,肾盂肾盏变形、缩窄等。
X线静脉肾盂造影(IVP):
对慢性肾盂肾炎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见肾盂、肾盏变形、缩窄,肾脏表面凹凸不平,两肾大小不等。急性肾盂肾炎一般不做IVP检查,除非存在复杂尿路情况等需要进一步评估的情况。
CT检查:
对于鉴别肾盂肾炎与其他肾脏疾病有一定帮助,可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结构等,但一般不作为肾盂肾炎的首选检查方法。
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学检查、血常规等)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来判定是否为肾盂肾炎。例如,患者有典型的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等表现,同时尿常规有白细胞尿、白细胞管型,尿细菌学检查提示真性菌尿,再结合影像学检查排除其他肾脏疾病,即可判定为肾盂肾炎。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发生肾盂肾炎时,由于其生理特殊性,在诊断时要更谨慎评估各项检查指标,因为孕妇的身体状况可能会影响临床表现的典型性等;对于儿童肾盂肾炎,要注意其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需要更细致地进行各项检查来明确诊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