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衰竭患者需从蛋白质、热量、钠、钾、磷、水分摄入等方面进行饮食调整,根据肾功能、水肿、血压、尿量等情况分别确定各营养素及水分的摄入标准,儿童和女性患者有其特殊注意事项,如儿童要精准调整保证生长发育且防并发症,女性要考虑生理特点影响。
一、蛋白质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根据肾功能调整蛋白质摄入量。一般来说,早期慢性肾衰竭患者可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牛奶、瘦肉等。优质蛋白含人体必需氨基酸,利用率高,能减少含氮废物生成。例如,肾小球滤过率在50-80ml/min时,蛋白质摄入量可控制在0.6-0.8g/(kg·d);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30ml/min时,蛋白质摄入量进一步限制为0.4-0.6g/(kg·d)。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根据年龄、体重及肾功能精准调整蛋白质摄入,保证生长发育需求的同时避免加重肾脏负担。女性患者若合并慢性肾衰竭,同样要遵循上述蛋白质摄入原则,同时考虑女性生理特点对营养需求的影响。
二、热量摄入
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以避免蛋白质作为热量来源被消耗。热量主要由碳水化合物提供,可选择大米、面粉等主食。热量摄入量一般为30-35kcal/(kg·d)。对于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需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的热量,可根据年龄计算合适的热量摄入值。女性患者在热量摄入上也应达到相应标准,同时要注意饮食的多样化,保证营养均衡。
三、钠的摄入
根据患者水肿及血压情况调整钠的摄入。无水肿及高血压的患者,钠摄入量可控制在2-3g/d;有水肿或高血压的患者,钠摄入量应限制在2g/d以下。例如,慢性肾衰竭患者出现明显水肿时,需严格限制钠的摄入,避免加重水钠潴留,导致水肿进一步加重,甚至引起心衰等并发症。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若有水肿,钠的摄入需更加严格控制,因为儿童肾脏调节功能相对较弱。女性患者在钠摄入方面同样要遵循此原则,尤其是合并高血压的女性慢性肾衰竭患者。
四、钾的摄入
当肾小球滤过率低于50ml/min时,需限制钾的摄入。血钾正常时,钾摄入量可控制在2-3g/d;若出现高钾血症,钾摄入量应低于2g/d。含钾高的食物如香蕉、土豆、橙子等需限制食用。对于慢性肾衰竭儿童患者,要密切监测血钾水平,根据血钾情况调整钾的摄入,因为儿童对钾的调节能力有限,高钾血症可能会引起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女性慢性肾衰竭患者若合并高钾血症,更要严格控制钾的摄入来源。
五、磷的摄入
慢性肾衰竭患者常伴有磷代谢紊乱,需限制磷的摄入。一般磷摄入量应低于800-1000mg/d。可通过食用低磷食物来控制,如精制谷类、部分蔬菜等。同时,可使用磷结合剂辅助降低血磷,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在磷摄入控制上要注意保证营养的同时避免磷摄入过多,影响骨骼发育等。女性患者也需关注磷的摄入对自身健康的影响,尤其是对骨骼等方面的影响。
六、水分摄入
根据患者尿量及水肿情况调整水分摄入。无明显水肿且尿量正常的患者,水分摄入量可基本与前一日尿量加500ml;有水肿、少尿的患者,水分摄入量需严格限制,一般为前一日尿量加300-500ml。儿童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水分摄入需更加精准计算,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水分变化的耐受性较差。女性患者在水分摄入上也应遵循此原则,尤其是在月经周期等特殊生理阶段,可能会对水分平衡产生一定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