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定植胃内的革兰氏阴性菌,可通过口口、粪口传播,感染后多数无症状,少数有消化不良等相关疾病症状,检测方法有尿素呼气试验、胃镜检查、血清学检测等,治疗多为四联疗法,不同人群感染有特点及注意事项,儿童治疗谨慎、家庭防交叉感染,老年人用药考虑肝肾功能,女性孕期治疗谨慎,有基础疾病者综合考虑基础疾病用药。
感染途径
口口传播:共用餐具、水杯等可能导致幽门螺杆菌传播,比如家庭中一人感染后,其他成员通过密切接触饮食器具等感染;另外,接吻也可能传播幽门螺杆菌,因为唾液中可能含有该菌。
粪口传播:幽门螺杆菌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果污染了水源或食物,健康人接触后可能被感染。
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症状:部分人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相关表现,如上腹部不适、隐痛、饱胀感、嗳气等。还有些人可能有食欲减退的情况。
少数人会出现相关疾病症状:如果引发胃溃疡,可能会有周期性、节律性的上腹部疼痛,疼痛多在空腹时明显,进食后可缓解等表现;如果引发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特点往往是空腹疼痛,进食后缓解,还可能伴有反酸、烧心等症状;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还可能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但早期胃癌往往也无特异性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消瘦、黑便等症状。
感染的检测方法
尿素呼气试验:这是比较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患者口服含有被标记的尿素的试剂,如果胃内有幽门螺杆菌,该菌产生的尿素酶会分解尿素,通过检测呼出气体中标记物的含量来判断是否感染。这种方法无痛、方便,准确性较高。
胃镜检查:在做胃镜时取胃黏膜组织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检查等,既能直接观察胃部情况,又能明确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同时还可发现胃部是否有病变等。
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幽门螺杆菌,但不能区分是现症感染还是既往感染,因为即使幽门螺杆菌被清除,抗体可能在体内持续一段时间。
感染的治疗
一旦确诊幽门螺杆菌感染且有相关临床症状或存在发生相关疾病的风险等情况通常需要治疗,治疗多采用质子泵抑制剂、铋剂联合抗生素的四联疗法,常用药物有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等铋剂,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但具体药物使用需遵循正规医疗规范,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不同人群感染幽门螺杆菌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儿童: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临床表现可能不典型,部分可能仅表现为反复腹痛、食欲差等。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治疗需谨慎,要优先考虑非药物干预基础上的合适药物治疗,且要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药物,用药需严格遵循儿科用药规范,同时家庭中要注意餐具分开使用等,防止儿童间交叉感染。
老年人:老年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能和其他疾病的症状相混淆,比如可能被误认为是老年性消化不良等。老年人治疗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等情况,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较小的药物,并且要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女性:女性感染幽门螺杆菌后的治疗与男性无本质区别,但在孕期如果感染幽门螺杆菌,治疗需特别谨慎,因为一些抗生素可能对胎儿有影响,需要在医生评估后选择合适的时机和药物进行处理,同时孕期要注意饮食卫生等预防再次感染。
有基础疾病人群:比如有胃部基础疾病(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等)的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后,治疗时要综合考虑基础疾病情况,药物选择要避免加重基础疾病的因素,并且要密切监测基础疾病的变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