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血尿是儿科常见症状,原因众多,肾炎只是其中一种可能。非肾炎导致血尿的情况有泌尿系统结石(结石损伤尿路黏膜致血尿)、泌尿系统感染(炎症致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出血)、外伤(直接损伤泌尿系统组织致血尿);肾炎导致血尿的情况有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感染有关,1-3周后出现血尿等表现)、紫癜性肾炎(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发,伴其他相关表现)。宝宝血尿需做尿常规、肾功能、泌尿系统超声等检查,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病因并治疗。
一、非肾炎导致宝宝血尿的情况
1.泌尿系统结石
宝宝如果存在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结石会损伤尿路黏膜,从而引起血尿。例如,尿路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划破尿路的管壁,导致红细胞渗出进入尿液,这种情况下宝宝的血尿与肾炎无关。结石的形成可能与宝宝的饮食、代谢等因素有关,比如长期摄入过多高钙、高草酸的食物等。
2.泌尿系统感染
当宝宝泌尿系统受到细菌等病原体感染时,如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炎症会使尿路黏膜充血、水肿,容易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进而出现血尿。泌尿系统感染在女宝宝中相对更常见一些,这与女宝宝尿道短、容易受到细菌侵入等生理特点有关。比如女宝宝不注意外阴部卫生,就容易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出现血尿症状,但这并非肾炎引起。
3.外伤
宝宝如果有泌尿系统的外伤,像腰部受到撞击等,会直接损伤泌尿系统的组织,导致血尿。比如宝宝在玩耍时不小心摔倒撞到腰部,可能会引起肾脏或输尿管等部位的损伤,从而出现血尿,这与肾炎没有关系。
二、肾炎导致宝宝血尿的情况
1.急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多与链球菌等感染有关。宝宝在感染后的1-3周左右可能会出现血尿,同时还常伴有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表现。其发病机制是感染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导致肾小球滤过膜受损,红细胞通过受损的滤过膜进入尿液。例如,宝宝前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等链球菌感染病史,之后出现血尿,就要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可能。
2.紫癜性肾炎
如果宝宝患有过敏性紫癜,病情累及肾脏时就会引发紫癜性肾炎,也会出现血尿。过敏性紫癜是由于机体对某些过敏原产生过敏反应,导致血管炎,而肾脏的血管受到累及,就会出现血尿等肾脏损害表现。这种情况下,宝宝除了血尿,还可能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等其他表现。
宝宝血尿的相关检查
1.尿常规检查
通过尿常规可以初步判断尿液中红细胞的数量等情况。如果发现大量红细胞,提示有血尿可能。同时还可以观察尿液中是否有蛋白质、白细胞等其他成分,辅助判断病因。例如,肾炎引起的血尿,尿常规中除了红细胞增多,往往还会有蛋白尿等表现。
2.肾功能检查
对于怀疑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宝宝,肾功能检查很重要。通过检查血清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了解宝宝的肾功能情况。如果是肾炎导致的血尿,可能会出现肾功能指标的异常改变。比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肾功能可能在正常范围,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会出现肾功能的轻度异常。
3.泌尿系统超声检查
泌尿系统超声可以帮助排查泌尿系统结石、先天畸形等情况。如果宝宝血尿是由泌尿系统结石或先天畸形引起的,超声检查可以清晰地看到结石的位置、大小以及泌尿系统的结构是否正常。例如,能发现肾脏内的结石等病变。
当宝宝出现血尿时,家长应及时带宝宝就医,通过详细的检查来明确病因,而不能简单认为宝宝血尿就是肾炎,要根据具体的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