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盂肾炎的发生与感染因素、尿路梗阻因素、机体自身因素有关。感染因素中常见致病菌入侵,急性肾盂肾炎未彻底治疗或有尿路梗阻等易转为慢性;尿路梗阻包括机械性梗阻(结石、狭窄)和功能性梗阻(神经源性膀胱)致尿液潴留引发感染;机体自身因素有免疫功能低下(基础疾病、年龄影响)和尿路黏膜防御功能异常(菌群失调、血流改变)易引发慢性肾盂肾炎。
一、感染因素
(一)致病菌入侵
1.常见致病菌:大肠杆菌是慢性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此外变形杆菌、克雷伯菌等也较为常见。这些致病菌可通过上行感染、血行感染等途径进入肾脏引发感染。例如,女性由于尿道短而直,更容易发生上行感染,细菌从尿道口进入,沿尿道上行至膀胱、输尿管,最终到达肾脏引起肾盂肾炎。
2.感染持续或反复发作:如果急性肾盂肾炎没有得到彻底治疗,致病菌持续存在于肾脏内,就容易转为慢性肾盂肾炎。另外,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尿路梗阻等基础情况,使得感染容易反复发作,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肾脏组织逐渐发生病理改变,进而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比如尿路结石患者,结石阻塞尿路,尿液引流不畅,细菌容易在局部滋生繁殖,反复引起肾盂肾炎。
二、尿路梗阻因素
(一)机械性梗阻
1.结石:泌尿系统结石,如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可阻塞尿路,导致尿液排出受阻。尿液潴留会使细菌容易在局部生长繁殖,且由于尿液引流不畅,肾脏内压力增高,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长期下去可引发慢性肾盂肾炎。例如,肾结石患者中,约有一定比例会逐渐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就是因为结石造成了尿路梗阻。
2.狭窄:先天性尿路狭窄,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后天性尿路狭窄,如因炎症、手术等导致的尿路狭窄,都会引起尿路梗阻。狭窄部位以上的尿路扩张,尿液积聚,为细菌感染创造了条件,进而引发肾盂肾炎并逐渐转为慢性。
(二)功能性梗阻
1.神经源性膀胱:多见于脊髓损伤、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患者,由于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导致膀胱排尿功能异常,出现尿潴留。尿液潴留使得细菌容易在膀胱内繁殖,然后上行感染肾脏,长期的这种感染状态可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比如脊髓损伤患者,由于控制膀胱的神经受损,膀胱不能正常排空,容易反复发生肾盂肾炎,最终发展为慢性。
三、机体自身因素
(一)免疫功能低下
1.基础疾病影响:患有糖尿病、艾滋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对致病菌的抵抗力下降。例如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且其免疫细胞功能也会受到影响,更容易发生肾盂肾炎,且一旦发生,容易转为慢性。
2.年龄因素: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减退,肾脏的结构和功能也逐渐退化,对感染的防御能力下降。老年人发生急性肾盂肾炎后,较年轻人更易发展为慢性肾盂肾炎。比如老年女性,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尿道黏膜萎缩,局部抵抗力下降,加上机体免疫功能衰退,更容易出现肾盂肾炎迁延不愈转为慢性的情况。
(二)尿路黏膜防御功能异常
1.局部黏膜屏障破坏: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可能导致尿路黏膜局部的正常菌群失调,破坏黏膜的防御屏障。比如长期滥用抗生素的患者,尿路中的正常有益菌被抑制,致病菌容易趁机繁殖,引发肾盂肾炎,若未得到有效控制,可发展为慢性。
2.黏膜血流改变:一些全身性疾病或局部因素可能导致尿路黏膜血流减少,影响黏膜的正常功能。例如高血压患者,肾小动脉硬化,尿路黏膜血流灌注不足,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肾盂肾炎并转为慢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