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昏迷患者反复发烧的原因包括感染因素(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性感染)、吸收热、体温调节中枢紊乱、脱水热、药物热等,出现反复发烧时需及时检查,儿童和老年患者在护理治疗上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感染因素
(一)肺部感染
原因:脑出血昏迷患者由于咳嗽反射减弱,气道分泌物易潴留,且长期卧床,肺部通气和引流不畅,容易发生肺部感染。例如,有研究表明,约50%以上的脑出血昏迷患者会并发肺部感染,而感染后炎症反应可导致发热。不同年龄段的患者,由于免疫力和身体机能不同,肺部感染的发生概率和表现可能有所差异,老年患者本身肺功能相对较弱,更易受影响。
体现:患者可能出现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表现,肺部可闻及湿性啰音等。
(二)泌尿系统感染
原因:昏迷患者常需留置导尿管,这增加了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女性患者尿道短,相对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导尿管的存在破坏了尿道的正常防御屏障,细菌容易逆行感染尿路。不同性别患者因生理结构差异,泌尿系统感染的易患性不同,女性尿道短宽直,比男性更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
体现:患者可能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液可浑浊、有异味等,严重时可伴有发热。
(三)中枢性感染
原因:脑出血后,颅内炎症反应可能波及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性感染。例如,脑出血导致脑脊液成分改变,为细菌等病原体提供了滋生环境。对于有脑出血病史且昏迷反复发烧的患者,需警惕中枢性感染的可能。
体现:患者除发热外,可能伴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等神经系统症状。
二、吸收热
(一)原因
脑出血后,血肿吸收过程中可引起吸收热。当血肿被巨噬细胞等逐步分解吸收时,会释放一些炎性介质,导致机体出现发热反应。一般这种发热程度多为低热或中度发热,体温通常不会过高。
体现:体温一般在38℃左右,可能会有波动,患者一般情况相对较好,无明显感染灶的其他表现。
三、体温调节中枢紊乱
(一)原因
脑出血累及体温调节中枢时,可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引起发热。例如,脑出血部位在丘脑等与体温调节密切相关的区域,会影响体温的正常调节机制。不同年龄患者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有差异,老年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体温调节中枢敏感性下降,更易出现体温调节紊乱。
体现:体温可能波动较大,与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不一定呈平行关系等。
四、其他因素
(一)脱水热
原因:脑出血患者可能因呕吐、发热等导致水分丢失过多,若补液不及时,可引起脱水热。机体脱水后,体温调节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出现发热。对于有脱水表现的昏迷患者,需考虑脱水热的可能。
体现:患者可伴有口渴、皮肤干燥、尿量减少等脱水表现,体温可因脱水而升高。
(二)药物热
原因:若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了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药物热。例如,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导致药物热反应。不同个体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不同,有的患者可能在使用特定药物后出现发热反应。
体现:发热多出现在用药后一定时间,停药后体温可逐渐下降等。
当脑出血昏迷患者出现反复发烧时,需要及时进行详细的检查,如血常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胸片、尿常规等,以明确发热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身体机能和成人不同,在护理和治疗上需更加谨慎,优先采用非药物的降温措施,如调整环境温度、适当增减衣物等,避免使用可能对儿童有不良影响的药物。对于老年患者,要注意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及病情进展。



